楠木軒

越是遭遇變局動盪越要堅持多邊主義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綜合

北京日報客户端 | 作者 桑百川

世貿組織(WTO)第12屆部長級會議日前在瑞士日內瓦舉行,與會者就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豁免、疫情應對、漁業補貼、農業、糧食安全和世貿組織改革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磋商。中國代表團表達了對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的堅定支持。有觀察人士感慨,2001年中國“入世”時,恐怕誰都難以想象,這個“新學生”將在20多年後為世貿組織提供雪中送炭般的支撐力量。

今天,中國之所以成為多邊主義的擎旗者,本質上在於把握了“大勢”“大道”。隨着社會化大生產的進步,一國相對狹小的市場無法容納龐大的生產力,必然要求突破國內市場的侷限。於是,國內貿易發展為國際貿易,並逐步形成世界市場,社會分工發展為國際分工,社會生產發展為國際投資和國際生產,進而形成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與此同時,為了適應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需要,國際金融日益興盛,不同國家的經濟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加深。一個國家只有有效參加經濟全球化,才能不斷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率,保障國民經濟更好成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維護經濟全球化,美國主導建立起多邊經濟治理體系,關貿總協定(1995年後為世界貿易組織取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成為多邊經濟體制的三大支柱。幾十年來,儘管多邊經濟體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全球依然面臨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和發展赤字,但歷史規律沒有變,“拒絕全球化就是拒絕太陽昇起。”多邊經濟體系仍然是維護經濟全球化的基石。

時移世易,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對體制機制進行調整是大勢所趨,但這種改革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創新完善。且看一些國家,非黑即白走上單邊主義道路,發動貿易制裁,重拾保護主義,肆意提高關税,築起貿易壁壘,推動與別國經濟脱鈎,給經濟全球化蒙上濃重陰影。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違背自由貿易宗旨和最惠國待遇原則的做法大行其道,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糧食、能源、資源、供應體系的重重危機。總體而言,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遭遇了系統性障礙,上訴機構無法正常運行,貿易規則談判、貿易政策審議受到困擾,有西方媒體稱WTO“正面臨其最嚴峻的時刻之一”。

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在攸關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世貿組織成員國部長再次聚首。這説明,儘管個別國家逆勢而動,但共同應對世界經濟挑戰、推動多邊貿易體系發展依然是國際社會的普遍願望。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中國致力於維護多邊主義和基於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一系列新思路新方案以及中國所提供的國際公共產品,大大提升着多邊主義的有效性。

歐盟呼籲世貿組織在爭端解決、貿易談判和貿易政策審議等關鍵領域推動改革,更新規則手冊以適應21世紀的貿易環境;印度尼西亞代表團表示,世貿組織作為國際貿易體系的基石沒有改變,所有成員在享受多邊貿易體制益處的同時,應承擔在世貿組織的責任……來自會上的聲音,有力證明了什麼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那些逆潮流而動的聲音即便調門再高,也終歸是應者寥寥,多邊主義仍是世界經濟難題的解藥。

(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