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網站3月29日發表了對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的高級經濟顧問拉爾斯-亨德里克·羅勒的訪談,題為《“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默克爾的經濟顧問談烏克蘭戰爭影響》,記者是馬丁·格賴弗和揚·希爾德布蘭德。羅勒曾擔任該職長達10年之久。他參與塑造了德國的經濟和能源政策。現在這些政策因嚴重依賴俄羅斯而受到批評。訪談內容摘編如下:
德國《商報》記者問:德國正痛苦地感受到對俄羅斯能源進口的致命依賴。美國總統拜登強調,美國必須在國內生產重要商品,法國總統馬克龍則寄望於經濟主權。全球化是否正在倒退?
羅勒答:去全球化的趨勢並不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才出現的。馬克龍總統早就主張加強歐洲的經濟主權。現在這些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德國從全球化中獲益良多。作為出口國家,我們應儘量避免讓鐘擺朝保護主義方向擺動太遠。但存在分裂成兩個陣營的風險,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
德國做不到自給自足
問:德國經濟是否也必須變得更加自給自足?
答:更加自給自足?我們根本就無法自給自足。我警告現在不要做得太過分。一些關鍵的原材料,如鋰,對電池生產很重要。
問:德國依賴來自俄羅斯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德國政府怎麼會犯這樣的戰略錯誤?
答:所有人都曾參與達成這樣一個內政共識,即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立,淘汰核電和煤炭——那麼就只剩下天然氣了,至少在還無法提供相應的可再生能源的情況下。
問:美國人一直批評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警告我們的東歐鄰國不要以如此方式受制於俄羅斯。為什麼德國政府沒有聽從?
答:政府當然聽進去了。我們採取了三管齊下的戰略:首先,我們希望按照歐洲的方式管理北溪二線,目的是不讓普京獲取壟斷利潤;其次,我們致力於為烏克蘭達成新的天然氣合同,該合同於2019年底簽署,將持續至2024年。此外,我們已在努力促成2024年之後的後續合同,從而確保天然氣輸送繼續途徑烏克蘭;第三,我們致力於建設液化天然氣碼頭。
問:經濟學家對德國能否承受俄羅斯停止供應天然氣和石油存有爭議。您對此有何看法?
答:沒人確切知道這一點。石油不是大問題,因為可以從世界市場上購買,而且其運輸更為容易。天然氣就比較困難了。我們需要它來發電、供暖和進行工業生產。如果沒有俄羅斯的供應,目前是不足以滿足所有這些需求的。如果工業不再有天然氣用來生產,就業和繁榮就將持續受到威脅。這也會對我們的供應鏈產生影響。
削弱中國是不現實的
問:德國與中國的貿易聯繫非常密切,在對華問題上,德國是否在重蹈對俄關係的覆轍?
答:中國不是俄羅斯,它有密切建立在經濟實力基礎上的不同利益。當然,中國也的確有必須面對的重要地緣戰略利益。不過,我們必須與中國合作,特別是在需要中國的全球問題上。中國人對與我們進行經濟合作很感興趣,我們應該利用這一點。
問:而是要怎麼做?
答:在戰略自主問題上,我建議採取這樣的戰略:我們必須儘量保持市場開放,防止形成壟斷,這樣根本就不會產生依賴性。如果這不成功,我們至少要建立起相互依賴的關係。如果有人傷害我們,我們可予以回應。片面依賴是致命的。如果這也做不到,那我們就必須在這一領域實現自給自足,即讓歐洲擺脱對這種供應的依賴。
須深化友好國家關係
問:更加自給自足是否也意味着要承受更高的通貨膨脹?
答:這會是後果。這也是在這場討論中看到的不利一面:能源會變得更貴。注重提高自給自足和自主權的產業政策會帶來更多安全,但也有其代價。讓國民接受這一時代變化將是政界面臨的核心挑戰。
問:歐洲是否應該重新嘗試與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從而至少可以緩衝即將到來的繁榮損失?
答:我們應繼續深化與友好國家的關係,例如與七國集團成員國的關係,這無疑也是從當前局勢中吸取的一點經驗。我們應儘快批准與加拿大達成的《綜合經濟與貿易協定》。而且我仍認為推動與美國簽署新的貿易協定(其中也涉及技術合作)具有戰略意義。這將需要幾年時間,但發出這個信號在當下具有重要戰略價值。它是對當前發展的正確回應。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