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第二個伊麗莎白時代落幕
美國《大西洋月刊》9月8日文章,原題:第二個伊麗莎白時代終結 1603年3月24日,69歲的伊麗莎白一世在睡夢中離去,結束了第一個伊麗莎白時代。如今,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結束了第二個伊麗莎白時代。
現代化的推動者
過去的70年可能不那麼“黃金”,但那是一個時代。伊麗莎白二世帶領王室走出了貴族世界,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解放和80年代的痛苦分裂,並進入了一個新千年。她也經歷了可能撕裂聯合王國歷史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以及讓她的王國離開歐盟的“脱歐”。最終,她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世界裏度過了最後的日子。
多年來,女王去世一直是被精心策劃的主題。目前,正在實施的計劃被稱為“倫敦橋行動”。首先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特別公告,之後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政治家和王室成員參加國葬,然後是下一任君主的加冕典禮。
伊麗莎白二世是一個現代化的推動者。1992年,她主動宣佈開始繳納所得税,她一再削減王室撥款。她在今年的登基70年紀念日前宣佈,她希望查爾斯的第二任妻子卡米拉被稱為“王后”,而不是“王妃”。這項法令推翻了2005年查爾斯再婚時為安撫第一任妻子戴安娜的粉絲而提出的妥協方案。
獨處與犧牲
伊麗莎白二世比任何人都清楚英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伊麗莎白二世出生的1926年是動盪的一年。在她兩週大之前,一場總罷工爆發了,併成為英國曆史上最大的勞資糾紛。然後是大蕭條,數百萬人失業和貧困,成千上萬的工人蔘加了全國各地的“飢餓遊行”。1936年,“三王之年”改變了伊麗莎白公主的生活。喬治五世於1月去世。被她稱為“大衞叔叔”的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幾個月後退位。伊麗莎白害羞、口吃的父親在全球動盪之際接管了這個飽受打擊的君主制度。伊麗莎白出席了他的加冕典禮,她身穿紫色絲絨長裙,和妹妹站在一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促使伊麗莎白第一次在廣播中露面,向處於危險之中或與父母失散的兒童發表廣播講話。戰爭意味着她的青春期被標記為獨處和犧牲,而不是社交舞會。她為數不多的放縱之一是在二戰勝利日,盟軍宣佈在歐洲取得勝利。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走在白金漢宮外的路上,完全沒有人認出她們來。
自願穿上“緊身衣”
她的父親是個不願意當國王的人,而伊麗莎白二世是盡職盡責的女王。在戰時的成長經歷給伊麗莎白灌輸了一種責任感,這種責任感貫穿她的一生。90多歲的時候,她每年仍參加約300個活動。由於她長壽卻不願接受採訪,民眾對她既熟悉又陌生。關於蘇格蘭獨立的可能性,她説得最多的是,公投時國家應該“非常仔細地考慮未來”。從丘吉爾到剛剛上任的特拉斯,我們對她每週與英國首相舉行的會議知之甚少,儘管她更多地將這些會議視為傾聽練習,而非滔滔雄辯的機會。20世紀70年代,工黨首相卡拉漢向她尋求建議時,她回答説:“這由你決定。”
這種戰略模糊如今成了歐洲王室的默認模式。這是一件自願穿上的“緊身衣”,對一些人來説是難以忍受的。拒絕它的苛責是哈里王子放棄王室身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他可能覺得中立令人窒息,但正是這種中立讓女王成為了一種象徵。
伊麗莎白二世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大多數名人吸引的粉絲都渴望和他們説話,被他們注意到,而女王要求的是另一種尊重。“我本以為會看到人們湧着走上女王走的路線,但事實恰恰相反”,作家希拉里·曼特爾在參加白金漢宮的一個招待會後寫道,“女王邁着穩健的步伐穿過接待區時,你會看到客人們就像被潮水沖走一樣在她面前散開。”人們強烈希望伊麗莎白二世成為偶像,而不是一個普通人。(作者海倫·路易斯,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