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對接 深層次合作——深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新華社深圳11月27日電(記者 周科、王豐)今年9月,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正式開學,迎來逾千名深港學子,這座學校的最大特色就是“深港融合”。

  “這裏既招港籍學生,也招內地學生,香港與內地的課程體系將並行且相互交融,不少教師也來自香港,我們致力於培養‘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相關負責人李培埡説。

  深圳香港培僑書院龍華信義學校的成立,正是深港合作不斷深化的縮影。近年來,深港兩地正邁向全方位和深層次合作。

全方位對接  深層次合作——深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1年9月8日拍攝的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今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公佈,前海合作區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到120.56平方公里。“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這也是深港合作的新起點。

  自2010年設立以來,前海已成為深圳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為緊密的區域之一。截至今年9月,這裏已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5萬家,實際利用港資226億美元,全國首家港資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等均落户前海。

  根據方案,前海將着力創新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治理模式等體制機制,深化服務貿易、金融、法律事務等領域的開放水平,進一步拓展深港合作空間。

  “前海可以説是我們服務大灣區、海內外業務的創新技術驅動中心,‘前海方案’將全面提升深港金融合作水平,也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提供難得機遇。”香港金融科技公司WeLab匯立集團中國區總裁潘叡説。

全方位對接  深層次合作——深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1年7月2日拍攝的深圳河畔的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部分地區。新華社記者 王豐 攝

  而在深港交界的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正加速推進。

  引進重點項目140多個,涉及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香港6所高校在此佈局科研項目;在這裏工作的港澳居民和外籍人員超過5000人……2018年以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一系列發展數據令人矚目。

  “我們依託香港高校資源開展基礎科學研究,以深圳為總部研發中心,在佛山、東莞等地組裝應用,充分發揮大灣區產研互補優勢。”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丁克説。

全方位對接  深層次合作——深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20年8月12日,深圳顯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丁克(左)在位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公司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從前海到河套,深港正合力唱響“海河相會”。“未來,前海和河套將是金融和科研的樞紐,是協同創新的區域,將促進深港兩地的深度融合發展。”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説。

  潮湧大灣,千帆競渡。

  在交通領域,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口岸順利實施“一地兩檢”,香港接入國家高鐵網絡;蓮塘/香園圍口岸貨檢開通,首次採用“一站式”通關模式,大幅提升車輛通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自從有了高鐵,往返香港快捷多了,我在港深兩地正式融入了‘半小時生活圈’。”在深圳工作的香港青年吳舒景説。

全方位對接  深層次合作——深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2018年9月23日,內地首發到香港的G5711次高鐵列車抵達香港西九龍站。新華社記者 吳濤 攝

  今年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五份施政報告,首次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構想,以及“雙城三圈”空間格局概念。“雙城”即香港和深圳,“三圈”則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雙城三圈’空間概念的確立,有利於促進港深在經濟、基建、創科、民生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緊密合作,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有助於香港把握國家經濟穩步發展所帶來的紅利,為香港經濟尋找新增長點。”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説。

  深圳市委大灣區辦負責人何新紅表示,下一步,深圳將攜手香港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繼續謀劃更多“中央要求、港澳所需、灣區所向、深圳所能”項目,爭取更多政策支持,進一步促進深港市場開放、產業協同和政策對接,暢通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7 字。

轉載請註明: 全方位對接 深層次合作——深港合作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