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埃博拉中國線》:中國醫療隊和檢測隊的友情
《埃博拉前線》播出近尾聲,“破防”“淚目”成了從頭至尾刷屏的高頻詞。故事裏的中國醫療隊與時間賽跑、與病毒鬥爭,觀眾在悲欣交集中感受什麼是醫者仁心、大國擔當。
回顧整個創作過程,《埃博拉前線》總導演楊文軍説:“最為感慨的是,真實的‘埃博拉前線’有挖不完的動人細節。”
2014年,全世界的目光投向西部非洲——埃博拉出血熱疫情在西非多個國家爆發。在這場人類生命安全的挑戰中,中國援外醫療衞生人員響應號召,不顧安危千里馳援,與非洲人民在一起,與國際社會合作,積極投身抗擊埃博拉的戰鬥。
歷史需要記憶,呈現是為了更好地記憶。為講述這個發生在7年前、1萬公里之外的真實事件,《埃博拉前線》的劇本打磨歷經3年多,主創採訪多個醫療衞生領域的專家和親歷者,積累數百小時的採訪素材、近千萬字的採訪記錄。
一切的付出與努力,都在與觀眾的對話中傳遞創作者的初心。
眼光平視講述平和
呈現人類共通的真善美
《埃博拉前線》開篇就是中非人民一家親的美好畫面。完成兩年援助任務的中國援卡醫療隊即將回國,18牀病人的到來卻改變了一切。
“這個國家有600萬人民,只有不到200名醫護。”四級病毒如同在烈火上丟了乾柴。在傳染病評估中,四級病毒最為危險,埃博拉病毒又是四級病毒中最致命的一種,患者致死率最高可達90%。節制有力的畫面語言,向觀眾描述着埃博拉的兇險。危機、恐懼接踵而至,中卡友好醫院外科醫生蓋斯姆成為首批倒下的醫護人員……
蓋斯姆父女
抗擊埃博拉的歷程,並非第一次被講述。“國外已有同題材的紀實文學和影視作品,中國電視劇如何講得有聲有色、有所超越?”如何破題,擺在楊文軍等主創面前。
他們的目光投向這場戰役中的人。在這部劇裏,不論膚色、國籍、語言、職業、身份,每一個在“埃博拉前線”堅守、拼搏、抗爭的人都是英雄。觀眾看到中國醫生的仁心仁術、大愛無疆,也感受到非洲人民對家園的熱愛、對中國朋友的深情,以及他們獨特的生命觀、文化觀、價值觀。
“我們努力平衡個人與集體的關係,着力刻畫男主角鄭書鵬,也將筆墨涉及長於非洲深愛非洲的記者何歡、三代援非的中國醫生何東、紮根非洲的中國商人韓勇奇,將中非傳統友誼融進真實可感的人物和細節。除了重點打造中國醫療隊和檢測隊的英雄羣像,還着力打造一個真實、美好、質樸的非洲,塑造一批温暖、勇敢、心懷大愛的非洲英雄。”在楊文軍看來,“老蓋就是非洲英雄的縮影”。
詩意畫面書寫鄭書鵬與蓋斯姆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