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的孩子!今後——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紅巖》中“藍鬍子”的原型藍蒂裕烈士,英勇就義前在一個破煙盒紙上寫下對5歲兒子最後的期望。一字一句,深藏柔腸的温情,更滿懷革命必勝的豪情。
6集專題紀錄片《絕筆》中,像這樣用生命寫就的信仰詩篇還有很多,一封封革命烈士的遺書、家書、入黨申請書,無不彰顯着生死關頭共產黨人的先鋒本色,無不展現出黎明前夕革命先烈的信仰彌堅。為了更加真實地還原英烈形象、詮釋革命精神,紀錄片攝製團隊先後走訪11位烈士後代,挖掘並記錄下許多感人歷史細節。烈士吉鴻昌之女回憶與父親最後一次通話的那一幕令人動容:年幼的她不停追問父親為什麼還不回家,而電話那頭的吉鴻昌已哽咽得無法開口。在家與國的抉擇中,吉鴻昌寫下了他的回答——“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許多首次在熒屏上呈現的珍貴文獻檔案,如葉挺在獄中寫下的《囚歌》手稿、車耀先的自傳原件等,更讓人們得以從鏗鏘字跡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赤子之心。
紀錄片《絕筆》創新表達方式,採用多種高科技手段,使薄薄的信紙在歷史與現實中往來穿行,帶領觀眾領悟信仰的力量。光影交織中,一道道力重千鈞的絕筆,如一盞盞明燈,照亮今人奮進的道路。
(馬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