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還提趕超中國?美媒:莫迪執政6年,人均GDP已落後孟加拉國
印度的經濟問題是一個無法用現代思維來理解的問題
近日,彭博社刊登了一篇討論印度經濟的文章,無情諷刺了莫迪的經濟發展計劃。
彭博社稱,印度一直以來都以追平和趕超中國為目標,但莫迪執政6年後的2020年,印度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人均GDP有可能低於鄰國孟加拉,後者預計將會增長4%至1888美元,而印度則將會大幅下跌10.5%至1877美元。
雖然兩國由於體量的差距,很難出現孟加拉國在整體規模上超過印度的情況,但是印度與孟加拉國之間的發展水平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拉平,並且極有可能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裏出現孟加拉國反超印度的情況。鑑於兩國的歷史淵源,這一情況的出現令人唏噓。
孟加拉國基建充分證明了其對發展的渴望
孟加拉國前身是東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獨立,自獨立以來一直作為一個依附於印度的國家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2017年數據,孟加拉國人口已經超過了1.6億,位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之後,排在俄羅斯和日本之前,位列世界第八;而GDP僅有3000億美元出頭,位列世界第41。孟加拉國是一個人口與發展極度不平衡的國家,需要大量的就業機會、基礎設施和投資。而考慮到印度的現況,無論是就業、基建還是投資,都很難充分滿足孟加拉國的需要。
中國模式最重要的是利用人口紅利獲取第一桶金
中國媒體人任衝昊在一期節目中曾提到,孟加拉國的經濟現如今走的實際上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老路,即利用廉價勞動力來換取經濟增長的“第一桶金”。
雖然礙於南亞國家的通病,如腐敗、教育水平偏低、組織方式落後等原因,現如今的孟加拉國的發展並不能稱得上是令人滿意,但是最起碼仍是一個有着發展願望和動力的國家,並且也確實做了一些事情,比如引進包括中國在內的一系列外國資本進入包括基建、外貿在內的本國一眾落後領域,承接落後產能轉移。
印度的擴張主義源自英印時代
對比之下,雖然印度實現了初步的工業化,但是缺乏更進一步的動力來完成全面的工業化。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思想在印度盛行,一旦出現了問題,無論是國大黨還是印人黨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煽動民粹抹黑競爭對手,第二時間則是依賴歐美俄等國,從不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更傾向於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而且,由於沒有能夠完成對歷史的徹底清算,沒有一個印度政客能夠在完全依靠印度自身力量的情況下走中國道路來實現國家現代化。這種情況下,對外擴張的道路就成為了解決不了本國社會問題後的“減壓閥”。兩者互相影響,導致了印度如今的局面。
吞併錫金,控制不丹,印度能夠逆潮流而動少不了西方縱容
而隨着二戰後殖民地獨立浪潮的興起,以及冷戰以來的世界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對外侵略和殖民擴張一向是備受各方批評和譴責的。
但偏偏印度就是那個例外。從印巴分治以來,印度就一直致力於成為南亞霸主,把眼前的錫金、不丹、尼泊爾當成目標,眼光最遠也只是巴基斯坦。而西方的縱容也給了印度肆意妄為的膽量。
建立在對內壓迫和對外侵略基礎上的印度經濟,無法通過實現現代化、解放生產力來獲得大發展是必然的,即使能夠在國際局勢較為穩定的時候依靠着規模優勢保持高速增長,一旦形勢有變則必然會出現大幅衰退。
作為對比,此次新冠疫情期間,孟加拉國累計確診近40萬人,但是死亡僅有5600餘人,預計今年經濟仍有望保持增長;而印度的GDP出現了第二季度23.9%的衰退,今年GDP總額預計將會減少10%左右。
同為南亞國家,即使各方各面都有所不同,但是差異如此之大,只能説是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現代國家,只不過沾了世界進入現代社會的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