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新能源車的銷量和消費者的認可度遠超預期,目前説是爆發式增長也不為過。上半年新能源車銷量就已經超過260萬輛了,全年更是有望超過600萬輛。
但目前的新能源車仍然是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或者説叫模糊成長期。模糊的地方就在於未來的具體發展方向還沒定型,純電和混動共存,固定電池和換電模式共存,各種新技術更是層出不窮。
蔚來汽車正在換電
這種情況下有利於技術創新,但也會把很多不成熟的技術和配置推向市場。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能源車上有哪些看似高大上,實際並不實用,甚至是敗筆的配置和技術。
全景天幕
直面暴曬
有苦難言
全景天幕最早在特斯拉身上大放異彩,目前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和新勢力車企也都用上了全景天幕。優點很明顯,一體式車頂玻璃,看起來就很有高級感。坐在車內,不僅視野開闊,還能給乘客帶來視覺和心理的雙重享受。
但是一到夏天,全景天幕就變成了一場噩夢,因為很多車型沒有給全景天幕配備遮陽簾。這時候全景天幕就變成了一個太陽能,坐在車內不但要直面太陽的暴曬,整個車廂還會變成籠屜一樣。
開車打傘的、帶草帽的、穿防曬服的,手動用礦泉水給車頂降温的,這一幕幕讓人啼笑皆非的場景才是夏季裏全景天幕的真實人間。更慘的是,如果暴曬之下又趕上電池電量低,車內已經曬成桑拿房了,車主還不敢開空調,或者不敢把空調温度開到夠低,那就真是花錢買罪受了。
當然了,有些好面子的車主,即便自己受罪也不願意跟別人説自己幾十萬買的車不好,有苦自己往肚子裏咽。
為啥不捨得給一個遮陽簾
有朋友可能會問,幾十萬的車都買了,一個遮陽簾才多少錢,為啥這麼多車企不給裝呢?其實車企倒不是為了省這點成本,主要是為了節省車內的縱向空間。
因為電動車電池普遍平鋪在地板上,本來比油車就要高了很多,還必須保證一定的通過性,底盤不能太低,所以車內縱向空間就很捉襟見肘。
大眾ID.AREO概念車 因為底盤有電池組,所以車側非常厚
增加一個遮陽簾,就還必須增加一套遮陽簾的伸縮摺疊機構,這樣就會嚴重擠壓頭部空間。所以很多車企乾脆就把遮陽簾簡配了。
不過,現在很多車企和車評人絕口不提簡配遮陽簾的真實原因,而是大肆宣傳遮陽簾的紫外線隔絕率。凡是這麼説的,個人認為非蠢既壞。
有些天幕紫外線隔絕率確實能達到99%,但是太陽光裏的紫外線只佔7%,可見光佔50%,紅外光佔43%。就算皮膚不被紫外線灼傷,但這並不代表車內不熱,皮膚不會被曬黑。
並且,就算有人會給全景天幕貼上一層隔熱膜,但畢竟那麼大一塊玻璃,隔熱膜的效果也很有限。
所以,凡是不帶遮陽簾的全景天幕並不是高大上,而是因為技術不成熟,向市場推出的妥協的產品。未來隨着電動車在造型和佈局上更成熟之後,一定還會把遮陽簾給到的。
當然,有人會説可變色全景天幕可以解決防曬的問題,但問題是相比物理遮陽簾,可變色的天幕成本可能要貴上幾倍,而這個成本最終還要消費者買單。
高度集成的造車工藝
電池車身一體化
電池車身一體化也是最近很熱門的一個新技術,技術本身很好理解,以前的電動車,車身和電池是分離的,電池平鋪在底盤上。而這個技術就是把電芯直接佈置在底盤上,或者説電池系統本身成了車身構件的一部分。
好處也顯而易見,就是整車的集成化程度更高了,首先是節省了縱向空間,其次還能大幅提升車身強度,主要是抗扭剛性,這也就對操控和安全都有一定幫助。
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維修難度和維修成本都會相應提高。 於是有些車企打了個擦邊球,聲稱是電池車身一體化,但仍然保留了電池包結構,為的就是方便電池的拆卸和維修。但那些真正意義上電池車身一體化的車型,維修成本一定是很高昂的。
特斯拉的電池車身一體化做得最徹底 安全和維修成本上的考驗也最大
特斯拉
一體壓鑄車身
不光是電池車身一體化越來越受歡迎,提升整車集成度已經是一個大趨勢。一體壓鑄車身也是一個類似的技術。
特斯拉一體鑄造白車身
簡單來説就是以前一個車身結構需要很多零件組裝而成,但現在通過一體壓鑄,直接就成型了。特斯拉就通過一體壓鑄技術,把Model 3以前由70多個零件組成的後底板,變成了只需兩個零件。好處是極大的節省了成本,也提了高生產效率。
不過,雖然在媒體上關於這些技術的報道很多,主要都在強調新技術帶來的好處,但我始終覺得,這對車企來説肯定是好事,利大於弊,但對消費者來説卻不一定。因為説到底,這些技術不是降低了成本,而是實現了一種成本的轉移。轉移給誰了呢?肯定是轉移給了消費者。
今年上半年,無錫的一位Model Y車主倒車時不慎撞牆了,導致後避震塔頂損壞,保險公司評估後認為,車輛的維修費用或高達20萬。這讓車主目瞪口呆,畢竟買這輛車也不過才花了28萬,單次維修成本就佔了車價的70%。
網傳車主聊天截圖
事後經過分析,維修費用之所以這麼高,主要就是和特斯拉的一體壓鑄車身有關。
不管是電池車身一體化還是一體壓鑄車身,這都意味着新能源車帶來的已經不只是能源形式的變化了,還是一場造車技術、造車工藝的變革。
特斯拉工廠巨型壓鑄機
這種變革我們肯定支持,但車企卻不應該藉着新技術實現成本轉移,只是降低了車企的造車成本,卻視車主的高昂維修成本而不顧,然後還在媒體上大肆宣傳這類新技術的各種優點。
所以,新技術往往是個雙刃劍,車企往往只宣傳對自己的有利的一面,但作為消費者,也一定要看到對自己不利的那一面。
炫技新配置
實用比炫酷更重要
新能源車上炫酷的新配置越來越多,但這些配置到底好不好用,卻很少有人真的關心。下面我們就聊幾個新能源車上常用的配置,看看這些配置是否像宣傳中的那麼好用。
隱藏式門把手
隱藏式門把手在新能源車上越來越普及,甚至很多油車也用上了。設計之初,它是為了儘可能降低風阻,但後來美觀和彰顯設計感就成了這個配置更主要的功能。
但是看起來很有科技感,實際用起來卻可能有各種問題。首先,因為隱藏式門把手結構更加複雜,所以故障率和維修成本就會更高。
本來門把手已經是一個極為成熟和簡單的部件了,但隨着隱藏式門把手的普及,這個最簡單的零件故障率卻開始飆升。
有彈不出來的,有收不回去的,也有自己反覆彈出的。
另外,冬天因為天氣寒冷,車把手被凍住的問題也屢見不鮮。
如果只是這些問題,最多隻是讓車主糟心。但如果發生故障後,車把手不彈出的話,那可就會危及生命了。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今年4月在遼寧,一輛特斯拉發生了車禍,救援時就因為隱藏式門把手不好打開,給營救造成了很大困難。最後是眾多路人直接撬開車門,才救出了女司機。
無線充電
無線充電聽起來是很實用且必要的配置,這難道還有啥問題嗎?當然有,而且問題很大。這項功能確實很有必要,但車企們只會跟大家説他家的車搭載了無線充電,但卻很少有人説他家的無線充電有多大功率。
如今蘋果的無線充電已經達到了15W,安卓的無線充電更是已經達到了100W,但是絕大多數車載的無線充電最多也就能達到10W或者7.5W。
並且,因為各家手機品牌的無線充電協議各不相同,所以有些手機放在某些車型上,充電速度甚至趕不上掉電速度。
其次,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種經歷,就是車載無線充電的發熱特別嚴重。因為我試駕的車型很多,所以經常碰上這個問題,有些車上發熱還行,有些車就特別嚴重。因為我們並不是數碼博主,至於為啥會這樣,是不是和充電協議有關,跨專業的事情我們不敢確定,有知道的朋友歡迎留言科普一下。
人臉監測
現在很多帶有輔助駕駛的車型都會配備人臉監測功能,為的是防止司機走神、打瞌睡等等。但是因為優化不到位,就經常鬧出笑話。
比如最近某汽車博主因為眼睛小,而被系統誤判就登上了熱搜。
其實類似的誤判還經常發生,比如叼個牙籤就被判定為抽煙、眼睛向兩側觀察車況,就被誤認為分心駕駛等等。
所以,這項技術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如果優化不到位反而會干擾司機的正常駕駛。
另外,我身邊還有朋友跟我表示,自己討厭這個配置倒不是因為它的誤判,而是因為開車的時候感覺有雙眼睛盯着自己,就感到不自在。並且對於實時的面部識別,是否會造成個人信息的泄露,不少車主也心存疑慮。
寫在最後
新技術的應用我們當然支持,但首先這必須是一項真的能提升駕駛體驗,或者給車主帶來實際利益的新技術,而不能只是車企宣傳的噱頭。或者只是對車企來説更有利,卻把成本轉嫁給廣大車主。
另外,即使一項技術初衷是好的,也必須真的優化到位才能推向市場,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如果車企只是內卷和堆料,那就沒辦法讓新能源的時代變得更美好,只有實實在在的在真正能給車主帶來利益,給行業帶來改變的技術上取得突破,新能源車才會真正給大家帶來更好的體驗。
最後,大家怎麼看待這些新技術和新配置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