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首枚洲際導彈升空後,激起一道巨大水柱,位置地點令美無法忘記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綜合


圖為東風-5導彈

一直以來,洲際導彈無疑是國之重器,中國也在上個世紀80年代成功研製出了首款東風-5導彈,當時這款中國首枚洲際導彈升空後還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東風-5導彈的落點位置地點令美國至今無法忘記,當時伴隨着巨大的衝擊力,導彈快速降落還激起了一道200米高的巨大水柱,打擊精度也超出了預期,這次試射也宣告了中國首枚洲際導彈發射成功,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從此開始轉變。


圖為矗立在發射井中的洲際導彈

當時世界上只有美蘇兩個國家掌握了洲際導彈技術,而在洲際導彈之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核威懾手段就是由戰略轟炸機攜帶核彈進行攻擊,為此美蘇雙方都在大力研製戰略轟炸機,比如美國的B-52與蘇聯的圖95轟炸機等,但隨着雙方防空火力的不斷增強,想讓戰略轟炸機飛進對方領空,無疑比登天還難,更別説攜帶核彈進行戰略威懾了,所以這兩個國家才開始了洲際導彈的研製之路。


圖為洲際導彈

與戰略轟炸機相比,洲際導彈存在諸多優勢,首先洲際導彈發射後幾乎可以不管,這樣就不用人為干預,能夠有效避免己方人員的犧牲,同時洲際導彈的飛行速度遠超戰略轟炸機,以往需要幾個小時的打擊工作,現在能夠壓縮到半個小時,最為關鍵的是,洲際導彈的速度也非常快,這樣也賦予了洲際導彈強大的突防能力,即使是現在的反導技術也無法完全攔截洲際導彈。


圖為俄羅斯白楊M洲際導彈

以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導彈為例,導彈彈長為22.7米,射程超過了1萬公里,是一種3級固體燃料導彈,既可機動發射,也可固定發射,彈頭當量為數十萬噸到上百萬噸不等,此外,白楊M導彈在飛行過程中可機動滑翔,從而多次改變彈道高度,其彈頭也具有特殊的彈道,反導系統難以發現和跟蹤,在導彈的末端助推推進與控制系統中,包括4個互通的燃氣發生器,每個發生器有兩個噴管,燃氣發生器可由發動機按照預設的程序帶動旋轉,以改變控制力的方向,並實現機動變軌,從而提高導彈的反攔截性能。

雖然距離東風-5導彈首次試射,已經過去了四十年時間,但這款導彈至今依然是中國戰略核力量的一款利器,並且在東風5導彈的基礎上,中國還進一步改進出了東風-5B洲際導彈,與原版導彈相比,東風-5B導彈擁有更遠的射程,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強的突防能力,從而讓中國核力量能夠更上一層樓。

如今,洲際導彈已經發展了好幾代,越來越多的先進技術被運用到了其中,導彈的爆炸威力、打擊精度、飛行速度、生存能力等,跟過去的導彈已不可同日而語,比如俄羅斯最新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等,而洲際導彈更是衡量一個國家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標誌之一,發展並擁有自己的洲際導彈,對於一個大國意義非凡,當然對於核武器而言,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威懾,增加一種打擊手段也就能夠增加一分威懾,讓其他國家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