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富貴時,常懷謹慎之心才是正道,處貧寒時,更需不卑不亢心懷光明。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有些父母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很喜歡在娃面前哭窮,經常在他們耳邊灌輸家裏沒錢,這買不起那也買不起的思想,但其實有的孩子想要的只是一件很小的物品,基本上花不了多少錢,為什麼家長要故意這麼説呢?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倩倩家裏條件還行,父母都是公司職員,平時的穿着打扮看起來與其他家庭也沒什麼兩樣,但倩倩媽深受上一輩勤儉節約思想影響,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以省錢為第一準則,絕不亂花一分錢。
有時候倩倩跟着媽媽去逛超市,看到貨架上的零食表現出很想吃的樣子,就央求媽媽給她買一個,可倩倩媽卻直接把孩子拽走,並跟她説:“這玩意兒有啥好吃的,浪費錢!還不如回家多吃點飯!”
久而久之,倩倩就產生了一種自己家裏條件不好,時刻要節約用錢的思想,到後來上學了,這種想法還一直伴隨着她,在學校裏基本上不吃零食,也不買新衣服,偶爾需要自費參加的活動,倩倩也從來不參加。
同學們一開始還以為倩倩家庭條件不好,都表示理解和同情,可在一次家長會中,有同學看到倩倩媽打扮得十分精緻,就在私下裏議論説倩倩裝窮,導致後來大家都不怎麼願意跟她玩了,倩倩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內心甚至還有些自卑。
其實現實生活中跟倩倩媽類似的父母真不少,本意是打算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卻用一種哭窮的方式,給孩子的心理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對性格養成和今後的發展造成一定危害,可能還會伴隨他們一生。
父母小時候那個年代確實比較困難,有些家庭的條件可能不怎麼好,所以養成了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好習慣,但現在的情況已經比那個時候好太多了,大多數家庭在温飽方面不會存在很大困難,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哭窮,很有可能會產生兩種後果:
1、價值觀扭曲
父母反覆在孩子耳邊唸叨家裏條件不好,要節約用錢,多體諒爸媽賺錢不容易的辛苦,時間一久,他們就會對金錢產生一種十分強烈的渴望,認為錢是生命中的重中之重,一切事情都必須以有錢為前提。
從而會讓孩子的價值觀逐漸變得扭曲,等他們長大離開父母之後,會覺得自己小時候因為沒錢而缺失了太多東西,想拼命彌補回來,只有金錢能給他們帶來安慰,盲目追求花錢帶來的快感,最終很有可能誤入歧途。
2、內心敏感自卑
因為父母長期灌輸這個買不起,那個買了浪費錢的思想,孩子幼小的心裏就會認為自己家裏很窮,條件不好,所以在學習生活上也不敢亂花錢,時刻想着要節儉,吃穿用度處處都比同齡孩子差一大截,這樣豈能不自卑?
他們不僅不亂買東西,連正常的社交和人情往來乾脆也省了,參加聚會怕花錢,購買禮品怕花錢,這類孩子通常很難在人際交往中受歡迎,性格上也存在一定缺陷,往往很自卑,也比較敏感,在涉及錢財的問題上容易與人發生衝突。
父母哭窮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家裏窮的思想根深蒂固,哪怕以後實現了經濟自由,還是不敢輕易花錢買東西,這對於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人們口中的“鐵公雞”、“小氣鬼”往往也來源於這類孩子。
1、始終保持真誠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面前哭窮都是以一種説謊欺騙的方式,常常跟他們説是家裏沒錢買不起,而不是爸爸媽媽不想給你買,所以孩子就信以為真了,以為自己家經濟條件確實不好,哪怕價格很便宜對他們家來説都是一筆鉅款。
等到將來孩子有了基本的金錢意識,認識到有些東西並不是父母買不起,當初自己受到了欺騙,他們會對家長產生不信任和懷疑,親子間可能出現信任危機,所以父母需要始終保持真誠的態度,不要為了教孩子節儉而撒謊。
2、換一種溝通方式
如果家長確實覺得孩子的要求是一種浪費,會給家裏造成一定經濟負擔,先不要哭窮,不妨換一種方式進行溝通,可以跟他們説,家裏這個月的計劃開銷已經超標了哦,如果你很想要的話,那我們等到下個月過生日的時候送給你當生日禮物吧!
這樣既省下了當月的錢,又沒有直接跟孩子表明家裏沒錢、貧窮的意思,但説出的話要記得兑現,也許下個月孩子就不想要這個東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長要學會隨機應變,正確引導就好。
3、孩子內心的貧富,取決於父母的態度
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唸叨賺錢辛苦,生活不易,家裏開銷大,錢又花超支了,他們自然會覺得經濟負擔重,也沒有心思再去要求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了,內心長期缺乏被滿足的感覺,會越來越貧瘠。
如果家長説的是,這家店週末打折,可以帶寶寶去吃頓大餐呢!或者是,再加兩天班,發的獎金就夠給寶寶買雙新鞋子了!孩子心裏不僅會對父母充滿感激,也更能體諒賺錢的不易,反而會懂得勤儉節約。
所以,父母的哭窮要採用正確的方法和話語,用高明的手段婉轉地向孩子表達不亂花錢的意思,這是一門值得深究的藝術,家長不妨多花點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