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晴在崗位上。(延慶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 (尹星雲)“科室需要抽調你去隔離點保障,隨時做好準備。”4月25日晚,正在北京延慶區醫院值夜班的婦產科護士閆晴收到緊急通知,要到臨時啓用的北科集中隔離點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閆晴火速準備必要物資,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
第二天一早,入駐隔離點的通知下達,閆晴擔任起北科防控隔離點防疫組組長,負責接收密接、次密接、高風險人員,以及隨之而來的上傳下達、橫向溝通、組織協調等工作。隊伍臨時組建,人員有待磨合,時間緊任務重,面對需要接收的隔離人員,閆晴和“戰友”們唯有隨機應變、爭分奪秒。用她的話説就是:“可能大家名字還沒記全,就已經投入‘戰鬥’了。”
流調篩查、落位管控,在這場時間與病毒的賽跑中,每一個環節都是以快制快。最初幾天,防疫組每天要接收八九十名隔離人員,登記信息、面診、分配房間、測核酸、送樣本……接收一位人員所需的時間並不長,但這八九十人卻是隨時通知、隨時接收,可能是清晨,也可能是午夜,時間跨度相當大。前三天,防疫組基本上是夜以繼日、連續作戰,每天只能休息幾個小時,等到隔離人員全部入住安頓完畢,一個個早已聲音嘶啞、腿腳無力。作為組長的閆晴,甚至要忙到凌晨三點多,一天也只能睡兩個小時。“躺在牀上渾身像散架了一樣,骨節都覺得疼。”她説。
可即便是休息,心裏、腦子裏也都是工作上的事兒。工作銜接有哪些不暢?人員分工有哪些不足?組員反饋的問題是不是都解決了?第二天要報送什麼材料?彌足珍貴的休息時間,卻是“心神不寧”,睡不踏實。除此之外,手機得是鈴聲加震動模式,手台24小時在線,因為不知道下一刻會有什麼緊急任務。
防疫組的工作不僅考驗身體素質,心理上也需要一次突破提升。剛開始的幾天,個別隔離人員會因為自身焦慮、對隔離點不滿等原因提出各種訴求,尋求各種幫助,甚至會產生負面情緒,對於防疫組工作開展產生阻力;有些醫務人員是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風險人羣,當體力和精力到達極限時,面對未知風險,心裏會有些許不安,心理壓力隨之能加。這些問題閆晴感同身受,設身處地幫助解決。
隔離點劃分了紅、黃、綠三個區域,部分組員處於紅區,閆晴和其他人處於綠區,雖然不能“現身説法”,但對於隔離人員的問題,她會憑藉工作經驗為同事遠程支招,或者轉交給專門團隊負責。對於同事的擔憂,她會在大家休息時通過電話進行關心指導,提醒大家科學防護、做好消殺,鼓勵大家增強信心、排解壓力。
“前幾天的工作真的很辛苦,我真的很心疼大家,但是我們穿上這身白衣,深知這背後的職責和意義。” 閆晴説,大家都在挑戰自我,與病毒較量,作為組長她就是大家的後盾,人員不夠,就立即向上級反應,補增人力,心理壓力太大,就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一起克服困難。雖然在不同分區,但是心是緊緊貼在一起的。
經過全區周密細緻地篩查流調,隔離人員得到科學合理地處置,一週多的磨合與配合,也讓防疫組運轉更加有條不紊。近日,看着一位位隔離人員順利解除隔離,聽到同事們欣慰的話語,閆晴為大家感到驕傲。她説:“防疫工作中,醫務人員都是拼盡全力的,因為我們深知羣眾的需要,大家都義無反顧、一往無前。我們也希望廣大羣眾對醫務人員多一些理解和配合,共同攜手,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