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院選舉投票率為何低迷?

   “你關心眾議院選舉嗎?”

   針對這一問題,在日本廣播協會(NHK)近日的民調中,僅有29%的受訪者回答“非常關心”。而《朝日新聞》同樣的設問中,回答“非常關心”與“不太關心”的受訪者比例相差無幾,為26%和21%。這些調查在上一屆僅有53%投票率的眾院選舉中也曾進行過,日本網站《選舉。com》統計稱,經過四年,民調結果似乎並未有很大改變。

   據日本《京都新聞》10月28日報道,距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僅剩3天時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前首相菅義偉、前首相安倍晉三均紛紛走上街頭演講拉票。

   至於為何如此“興師動眾”,概因日本民眾每年面臨大大小小的數個選舉,其中的投票率卻是不盡人意。如今,岸田文雄上台後迎來的首次國政選舉在即,政府及活動團體以各種形式強烈呼籲投票,但民眾的參與熱情能被提高多少?縱觀日媒預測,儘管投票率或將小幅提升,但是否能達到60%都是未知。

   投票率低這一問題的背後原因,無論是民眾對於政治的冷感,還是對於自民黨“長盛不衰”之下的幾近放棄,都是一個長久且難以解決的課題。

   但新冠疫情也為選舉增添了一絲變數,面對疫情間遭遇的困境及對改變現狀的需求,此次眾院選舉是否又會有些許改變?

   持續多年的低投票率

   國際民主和選舉援助學會2020年發佈的數據顯示,在各國議會選舉中,日本的投票率僅排139位,屬於低投票率國家。這一問題在意義極其重要的眾議院大選中尤為引人關注,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在1993年前,眾院選舉的投票率曾維持在70%左右,在96年第一次滑落至60%後,便經歷了持續的低迷。

   2012年,日本眾院選舉的投票率為59.32%,而2014年則以52.66%的投票率刷新了歷史最低水平。而上屆即2017年的眾院選舉中,也僅有53.7%的選民參與了投票。

   眾院選舉投票率低的現象反映在各個年齡層,儘管2009年民主黨上台時,投票率曾有大幅上升,達到近七成左右,但這之後的下滑趨勢卻愈發明顯。

   除20歲至39歲人羣的投票率遠遠低於平均水平,甚至已不足半數之外,對於選舉熱情較高的年齡組別也是每況愈下。2017年眾院選舉時,70歲以上人羣的投票率已跌至近60%。而對於60~69歲的選民來説,儘管仍保持着72%的超高投票率,但與上世紀90年代將近90%的數據相比,已明顯走上了下坡路。

日本眾院選舉投票率為何低迷?

1967年至2017年的投票率統計(依年齡層劃分) 來源:產經新聞

   “不關心”

   選舉投票率不斷走低的情況確實在各個年齡層中已出現,針對這一問題的成因,《西日本新聞》報道指出,民眾對政治的“不關心”是原因之一。

   東北大學情報科學研究科準教授河村和德針對這一觀點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為民眾對生活滿足度提高後,對政治的依賴度相對減少。

   “在二戰後相當一段時間投票率都非常高,這是因為民眾有一定的需求。包括建設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國政都是民眾關注的焦點。但這種焦點也隨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活條件的改善等發生了改變。”河村向澎湃新聞指出,在相對有序、穩定的社會背景下,民眾對投票的慾望已相對下降。

   由此,在日本的社會結構和政治框架在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形勢中,多數民眾的關注點從“公的利益”轉向“私的追求”, 民眾也會發現個人的願景已不需通過或是無法通過政治參與去實現,告別了激烈的“鬥爭”與“革命”。

   此外,社會的變遷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河村指出,隨着社會的發展,曾經農耕文化形成的個體之間的緊密維繫已變得稀薄,像以前那樣民眾相約“一起去投票”或是自發舉行應援活動的場景也相對罕見。

   “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已無法理解為何有必要去參與選舉。”河村説道。

   “不信任”

   “為更加完善我們的社會,更反映我們的意見,需要在我們之間選出一個代表。而選出代表的這一過程,即為選舉。”針對選舉對於日本的意義,日本總務省的頁面中如此介紹道。

   此言無疑體現出參與選舉、積極投票對於日本社會民生、羣眾利益的深切影響,但在眾院選舉中,近50%的投票率,如何反映民眾對現任政府的態度,被選擇的政黨又因切合何種階層的切身利益,卻存有疑惑。

   在投票率低的現實下,若是擁有“特定的支持層”,就會離勝利更近一步。在這其中,與其他政黨相比,自民黨長期執政過程中較為成功地培育和發展了自身的外圍組織,保持了相對牢固而廣泛的社會支持基礎,其中包括財界、農協、中小企業團體及包括“日本醫師會”在內的友好團體。

   近年來,儘管自民黨近年來對選民的吸引力已逐漸下降,與部分團體之間也存在矛盾,但在投票率不斷走低的形勢下,組織票的影響力仍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值得討論的是,在吸納支持的同時,自民黨也承受着隨之而來的政治壓力,並需要通過政策的制定來最大限度的滿足支持層利益要求。在這一相互“回報”的過程中,若自民黨一直被推舉立於“不敗之地”,其施政路線是否將只反映部分羣體的意志,是否又會導致民眾的不信任,也成為課題。

   《東京新聞》報道指出,在日本前首相安倍執政時,曾出現過未能就森友學園地價門、賞櫻會等醜聞對國民詳細説明的狀況,留下“政治私有化”的疑慮。而其繼任者菅義偉對於疫情相關政策的説明也不夠到位,使多達68.9%的受訪者曾在本月共同社的一項民調中表示,希望剛成立的岸田文雄政權能夠改變“安倍菅義偉路線”。

   “與國民意願背道而馳的政治持續,國民對於政治的不信任會持續增加,參與選舉的意願也會繼續降低,造成負面連鎖反應。”報道指出,這種現象會導致政客越來越“在乎”自己的支持層,推動“自民黨一強”的體制長期持續。

   但這一現象的產生背後或許也有在野黨的原因。北海學園大學法學部教授山本健太郎對澎湃新聞表示,在野黨的“實力不足”同樣也造成了選民選舉意願的低迷。

   山本指出,2012年民主黨輸掉政權後,在野陣營均處於小規模分立狀態,在前兩次眾院選舉中都無法做到共同推舉單一候選人。此外,由於民主黨執政不順,不少選民對部分在野黨也持有“負面印象”,因此,即使選民對執政黨心懷不滿,卻也沒有可以“託付一票”的選擇。

   年輕羣體的聲音

   “民眾對政治的越來越不關心可能會導致部分羣體通過‘自己的選舉’選出‘自己的政治’,這是目前社會面臨的最大問題。”河村告訴澎湃新聞,這種現象一直延續,會對未來造成何種影響已引發部分擔憂。

   這一擔憂在眾院選舉前夕已表現鮮明。作為疫情蔓延以來的首次國政選舉,在疫情給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之下,有不少人已意識到政府政策會對日常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以及向政府表達自身需求的重要性。早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時,呼籲關注政治、參與投票的活動組織就已不斷湧現,希望促進民眾對政治抱有更多的關心,改變他們對政治選舉的漠然態度。

   其中,投票率已在50%以下徘徊數年的年輕人羣成為關注的焦點。社會組織“目標投票率75%”在其網頁中寫道,為發揮民主機能,投票率的提高必不可少。但本身日本的投票率已與他國相比較低,年輕人羣的佔比更是不甚樂觀。

   “在少子高齡化問題的持續加劇中,年輕人羣、在職人羣的想法也需要反映於政治。作為日本未來的主力軍,促進此類人羣對政治關心度的提高極其重要。”該組織強調。

   為解決這一問題,日本政府及活動組織皆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日本總務省在社交網站推出廣告,認為提高整體投票率的重點在於呼籲年輕羣體,在眾院選舉拉開帷幕以來,各地區的選舉管理委員會也出台政策大力吸引年輕選民的關注。此外,小栗旬、橋本環奈等14名知名日本明星也於此前在社交平台發佈自發製作的視頻,呼籲年輕人蔘加眾院選舉投票。

   日本法政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白鳥浩在接受共同社採訪時指出,年輕人低投票率導致的老年人政策優先,也將進一步削弱年輕人對政治的關注度,陷入“負螺旋”狀態。而在疫情導致的經濟、民生這類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話題在近兩年間受到持續關注之下,這一“負螺旋”狀態是否在眾院選舉被打破,也值得期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88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眾院選舉投票率為何低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