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生態保護權責、調動各方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實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通過有效調動各方力量,為合力守護生態環境創造了可能。
生態保護補償不僅是一種環境經濟手段,更是社會發展的調節手段,它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的,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保護成本、發展機會成本,運用政府和市場手段,調節生態保護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關係的制度安排。從宏觀角度出發,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是國家為追求宏觀上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而規劃出不同的功能區,並分別制定相應的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政策,一邊保護環境,一邊加快發展。從現實角度出發,生態保護補償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的,兼顧各方利益,充分考慮區域公平與效率、優化資源配置與區域協調發展而採取的政府主導、市場、企業、社會組織團體多方參與的生態保護制度。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把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核心內容,加速推進、穩步提升,基本覆蓋重點生態功能區與流域、大氣、森林、草原、海洋等重點領域,國家生態保護補償格局基本建立。其中,既有對我國生態補償制度創新性發展、戰略性轉型的總體描繪,也有針對保障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的工作部署,還有將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全面鋪開的推進計劃。應該説,我國生態保護補償工作已經進入了深入發展的新時代。
立足實際建立和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需要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因地制宜加強頂層設計。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作為國家在應對生態環境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其性質決定了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通過加強頂層設計,逐步形成完整的更具法規功能的生態補償條例和實施細則,有利於在法律層面明確生態補償責任和生態主體義務,不斷推進生態補償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進一步理順生態保護補償管理運行機制。積極探索高效能的管理運行方式,加快形成環保部門執行有力、監管到位,各部門之間職責明確、合力推進的良性體制,在此前提下,分別制定生態補償標準,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標準體系,完善考核評估體系,讓政策全面落地生根,築牢保護屏障,守住綠水青山。三是推動生態補償與區域綠色發展有機結合。深耕產業綠色價值,賦能區域轉型發展,通過鼓勵企業提升生產技術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引導產業綠色轉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以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護綠,讓保護者得到真正的實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必將沿着綠色發展之路開拓前行,緊握生態文明“畫筆”,描一筆“綠意盎然”,繪一幅美麗中國新畫卷。
來源:中安在線作者: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