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萬人被罰1.2億元,標線驗收合格但設置合理嗎 | 新京報快評
重申交通執法的目的在於規範,而不是罰款。
某APP上顯示,該地點有超過62萬人違章。
文|趙志疆
這兩天,“網傳佛山市廣台高速43公里路段一岔道口違章頻發,超62萬人被罰”一事,引發熱議。媒體報道稱,此前的違章記錄顯示,該岔道口有超過62萬人因為交通違章被拍,罰款總額高達1.2億元。網友拍攝的視頻顯示,在廣台高速43公里處一岔道口,僅3分鐘就有27輛各類車輛因為壓實線變道被監控拍下。
在早前佛山交警部門表示“道路標誌線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後,4月12日,佛山市交通運輸局辦公室方面表示,該局已經關注到相關輿情,將會同有關部門瞭解情況;佛山市市民熱線工作人員稱,如市民對交警的處罰結果不滿,可以申請行政複議。
一個高速岔道口,竟有62萬人因違章被監控拍下,創造1.2億元的罰款收入,這樣的數字頗具輿論衝擊力。這個另類的紀錄目前在飛速更新——短短3分鐘時間內,就有27輛車“中招”,經年累月,又將會是一種怎樣的結果?也難怪有網友戲稱:“印鈔機都沒你印錢快!”
誠如有關部門所解釋的,道路標誌線驗收合格,而且在岔道口前作出了提示。但“驗收合格”不等於“設置合理”。
就過往車輛頻頻中招的現實情況來看,岔道口前的提示顯然沒有起到預期的目的,眾多車友都表示,標線不明,如果不提前預判就要被罰。鑑於此,有關部門理應作出必要反應。
經常開車的人都知道,在進入岔路之前,一般都會有導流線進行區分引導,但網友拍攝的俯視圖顯示,該岔道口導流線明顯滯後於道路實線。也就是説,在“分道揚鑣”之前,車輛實際上已經被限定了行車道。
涉事違章地點視頻截圖。
這樣的設置,無疑給司機帶來了困擾,對於貨車司機則更不“友好”——按照規定,貨車應該在右側行駛,但要進入岔道口左邊道路,需要恰到好處地提前變道。如果不是輕車熟路,很容易就此“中招”。
包括電子眼在內的交通執法措施,根本目的在於規範行車秩序,消除交通違法現象。以此來看,這個神奇的高速岔道口設置,除了創造不菲的罰款收入之外,既不足以規範行車秩序,還難免製造道路隱患,落得個“以罰代管”之嫌。
車輛快速行駛的高速公路上,緊急剎車或突然變道,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道路安全隱患。在這個神奇的岔道口上,到底發生過多少交通事故,有多少事故是因為不科學的道路標誌線所“導演”?對於這個頻頻上演交通違法現象的岔道口,這樣的追問顯然並不多餘。
進一步講,當地稱“道路標誌線驗收合格”,這裏面,驗收原則和程序本身是否“合格”,就很值得追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韓德雲建議規範各地設置使用“電子眼”的標準,清理“以罰款為目的的抓拍”,引起輿論廣泛關注和普遍支持。“電子眼”不應該只剩下罰款這一種“職能”,“一個岔道口62萬人被罰款1.2億元”的背後,到底還有多少“電子眼”在冷眼旁觀?
耐人尋味的是,深陷輿論漩渦中的該岔道口拍攝點,目前已經看不到罰款人數的統計。這到底是正常的技術調整,還是應對輿論的一種策略?
説到底,如果旨在治理交通違法問題的道路標誌線設計自身成了問題,那顯然該儘早解決。
畢竟,交通執法的目的在於規範,而不是罰款。
□趙志疆(媒體人)
編輯:陸玖 校對: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