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事關羣眾日常生活。紡織行業一直是關乎人們生計的重要行業。“十四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該如何主動作為,創新發展?紡織工業該如何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
記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紡織工業近年來發生哪些明顯變化?
孫瑞哲:回望來路,黨團結帶領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屹立於世界紡織產業之巔。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紡織行業整體發展穩中有進,行業的科技創新、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綠色發展躍上了新台階,絕大部分指標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突出貢獻。
紡織行業的體系優勢和規模優勢不斷強化,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生產製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於世界首位,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2020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800萬噸,佔世界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纖產量佔世界的比重超過70%;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達2990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穩居世界首位。
與此同時,紡織行業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率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十三五”末,我國已成為纖維生產品種覆蓋面最廣的國家。其中,高性能纖維總產能佔世界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較2015年增長40%以上。
更值得欣慰的是,行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產業鏈龍頭企業大量湧現。截至2020年底,滬深兩市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92家。
記者:如何強化科技的戰略支撐,實現自主可控、自立自強?
孫瑞哲:紡織行業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產業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十四五”期間,一是要把突破關鍵技術作為重中之重。實現產業鏈安全和自主可控,推進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關鍵技術。強化原始創新與基礎研究,圍繞纖維新材料、紡織綠色製造、先進紡織製品、紡織智能製造與裝備四個領域開展技術裝備研發創新。
二是要把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作為重要保障。積極推進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認定企業工業設計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用聯合體等創新平台建設。不斷完善機制,推進跨領域合作,產學研用協同。
三是要把建設標準體系作為重要方向。完善標準機構建設,優化組織體系,加大對標準的制定和整合力度。重點關注新型紡織纖維材料、功能性紡織品、智能紡織品、高技術產業用紡織品以及綠色製造、智能製造、數字技術等領域的標準制定。
四是要把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作為根本着力點。加快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發展高水平研究型紡織學科,積累基礎研究人才,建立科技創新團隊,擴大紡織專業性和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規模。
記者:新形勢下,行業品牌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孫瑞哲:推進紡織服裝行業的時尚發展與品牌建設是提升產業價值與影響、激發文化自信與自覺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要提升文化引領能力,涵養生態。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世界先進文化。塑造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時代特徵的時尚生態,提升產業供給、豐富品牌內涵、引導市場需求。加強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加快培育“國潮”品牌和自主品牌。
另一方面,要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支撐發展。加強流行趨勢、生活方式研究和新材料新技術應用,完善從纖維原料到終端產品的產品研發體系。加大智能穿戴、綠色健康和複合功能性產品的開發力度。以產品個性化、品質化為方向,發展高級定製。
同時,提升數字驅動能力,推動創新。以數據分析驅動設計創新,加強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客羣分析、趨勢研究、產品設計、市場營銷中的應用。以數字經濟助力品牌建設,充分發揮社交媒體、電商平台的流量匯聚效應,建立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深層次連接,推動傳統品牌煥新與再造。
此外,要提升平台服務能力,賦能成長。以大師、大牌、大事為重點,提升品牌支撐與培育能力。以專業化、特色化、國際化為方向,推進行業會展、時裝週、設計大賽的升級,助力品牌的建設與發展。利用國家級品牌活動等公共服務平台,加強對自主品牌的宣傳推介。積極推進資本與品牌的對接,加速品牌成長壯大。
記者:紡織行業如何更好融入新發展格局?
孫瑞哲: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對於國內市場,紡織行業將圍繞更好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為方向,以高質量供給豐富高品質生活。
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強化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以多元化的產品供給滿足多層次消費需求。還要不斷強化質量管控。
培育行業新型消費。引導行業形成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體驗消費和服務消費,推動平台融合、場景融合,強化文化賦能、數據賦能,實現全產業鏈、全渠道的模式與業態創新。
拓展產業應用空間。推動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更好服務於生產、生活、生態。以產業用紡織行業為重點,創新升級,促進產品在重點領域的應用。
要深刻認識到,只有充分融入世界才能成為世界級的產業。紡織產業要順應全球化潮流,以更開放的格局,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優化國際技術經濟合作模式,合理引進國際優質原材料、裝備、技術等。加強對國際品牌的收購、併購,依託人才、渠道、管理的整合,提高企業品牌體系的價值。充分合理利用國際資本,建立互利共贏的良好生態。以產品供給為核心,服務全球化市場。提升外貿產品價值,推動外貿創新發展。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深耕傳統出口市場,拓展新興市場。發揮海外展會作用,提高紡織品服裝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推進紡織行業領域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的國際國內銜接,以同標同質促進紡織品服裝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流通順暢。以產能合作為核心,完善全球化的生產。努力打造以我國紡織產業體系為資源調配中心的全球生產網絡,有序協調國內外製造產能佈局。加強對國際產能合作形勢、投資政策、營商環境等的分析和研究,準確把握產業“走出去”的良好時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產業園區共建合作,打造國際產能合作標誌性項目。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