詆譭新疆棉花背後 藏着怎樣的產業鏈之爭?

看看新聞Knews消息,眼下HM、耐克、阿迪達斯、優衣庫等多家企業抵制新疆棉花一事持續發酵。外界注意到,這些品牌幾乎同時爆出抵制消息,幕後推手,正是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和英國倫敦的BCI。

BCI背後的力量:美國國務院下屬機構

BCI(Better Cotton Initiative)全稱是“良好棉花發展協會”。是一家非營利的國際性會員組織機構。

儘管外媒一直沒有停止造謠所謂新疆“強迫勞動”問題,但BCI在2020年1月仍然表示將繼續在新疆運營。而隨着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宣佈對產自新疆的棉花實施禁令。BCI隨即“跟風”,在去年10月21日宣佈: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BCI棉花許可證。

詆譭新疆棉花背後 藏着怎樣的產業鏈之爭?

BCI此舉相當於變相幫美國實現長臂管轄,把其對新疆棉花的禁令擴展到全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指出,2018年年報顯示,BCI的贊助者中有美國的國際開發署等政府機構,後者隸屬於美國國務院,長期與非政府組織也就是NGO合作。以所謂的民主和人權為抓手,干涉他國內政,甚至攪起他國內亂,進行所謂西方民主的滲透,其針對新疆的政治意圖,昭然若揭。

不過努力迎合美國的BCI,並沒得到美國的好臉色。自2019年以來,美國媒體開始在所謂的“強迫勞動”問題上多次點名BCI,質疑BCI在棉紡職業標準認定方面的公信力。2020年7月,美國農業部成立了“美國棉花信任協議”組織,要求所有美資企業必須使用美版“認證系統”及“供應鏈追溯系統”,有主導棉紡業國際規則和秩序之意。

詆譭新疆棉花背後 藏着怎樣的產業鏈之爭?

攻擊新疆棉花 美國藉機搶奪產業話語權

事實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攻擊新疆的諸多話題中,棉花產業一直是重點話題。就所謂“強迫勞動”“歧視少數民族”等謊言,外交部反覆澄清事實和真相,然而西方卻不斷惡意中傷。西方為什麼要造謠式打壓新疆棉花?

答案並不難理解。3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展示了美國黑奴被強迫採摘棉花的照片,並表示,“強迫勞動和暗無天日的壓迫,他們自己歷史上真的就這麼幹了上百年,所以現在以己度人。”

從經濟角度看,新疆是我國最大的優質商品棉和唯一的長絨棉生產基地,2020年新疆棉花產量佔全國的87%,佔國內消費比重約67%,也就是説,新疆棉花中國自己還不夠用。

詆譭新疆棉花背後 藏着怎樣的產業鏈之爭?

從全球棉花的供需和貿易來看,產量方面,中國、印度和美國,佔據前三,且三者佔比超過6成;消費方面中國和印度的佔比,超過5成。而全球棉花的定價權,目前基本掌握在中美手中,可以説,“中國聲音”在全球棉花市場,已經具備較強話語權。美國選擇對新疆棉花發難,不難看出其背後的經濟算盤。

顯然,炮製假新聞,以謊言為武器不斷攻擊新疆的西方,更多是為了全方位攻擊中國。蘇曉暉認為,西方國家近期不斷炒作所謂的新疆問題,是因為在其長期不斷炮製謊言下,西方就新疆已經形成固化輿論氛圍,相比重新開設話題,繼續揪住所謂的新疆問題,攻擊中國,顯然花費更少,更容易取得效果。

攻擊新疆棉花 西方為當地穩定埋下暗雷

目前新疆棉花生產早已實現高度機械化,即使在忙碌的採摘季節,也不需要大量的“採棉工”。中國農網報道,2020年新疆棉花的播種面積達到2419.66萬畝,其中機械採棉模式種植面積達到了1689.63萬畝,機採棉種植面積佔棉花播種總面積的69.83%。

2021年全疆要新增機採棉面積160萬畝以上,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到88%,棉花機採率提高4個百分點。

詆譭新疆棉花背後 藏着怎樣的產業鏈之爭?

蘇曉暉表示,在事實面前,西方選擇無視,並且刻意掩蓋新疆發展取得的成績,必然會給新疆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新疆棉花,既是中國紡織行業的重心,又是新疆當地扶貧就業的重心。攻擊新疆棉花,必然會影響當地民眾就業,為極端思想帶來更多發展空間,從而影響新疆的安全穩定。

顯然西方國家關注的,並不是中國國內的穩定以及相關民生問題。他們只是需要一個話題,從而對中國發起攻擊時,形成合力形成共鳴,足見西方之虛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2 字。

轉載請註明: 詆譭新疆棉花背後 藏着怎樣的產業鏈之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