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都説“養兒防老”,並不是説父母養育孩子只是為了給自己養老,而是給晚年生活一個保障,同時也是一種血脈的傳承。但並不是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都是成功的,這就導致一部分孩子長大後不但無法孝敬自己,還養成了啃老的習慣,而且這種現象很普遍,有擴大的趨勢。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長大是否會啃老呢?如果孩子身上有這四個特徵,那麼長大後啃老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家長再不重視就晚了,要趕緊糾正。
1、遇到事情習慣性地推卸責任的孩子,認為是父母的錯或者別人的錯
現在很多孩子都有推卸責任的習慣,一旦出現問題,總是喜歡找各種理由搪塞過去,最終目的就是撇清自己與該事件的關係,有的時候甚至會將責任推給父母或別人。
小明早晨上學遲到後被老師罰站,下課老師詢問遲到的原因,小明快速回道:“我媽早上喊我太遲了,而且非得讓我把早飯吃了,才導致我遲到的。”其實並不是媽媽喊遲了,而是小明有賴牀的習慣,媽媽讓吃完早飯也是為了身體好,小明不賴牀吃早飯的時間絕對夠。
小明就是推卸責任給父母的典型案例,這樣的孩子通常沒有責任心,總是怨天尤人,遇到事情容易退縮,將來也無法履行照顧父母的責任。
改善孩子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就是以身作則,平時在孩子面前不要總是追究別人的問題,多培養孩子責任意識,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榜樣。
2、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洗衣、做飯之類的小事一件都不會做
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很對孩子生活已經不能自理,離開父母洗衣做飯之類的家常小事都不會做,整天需要父母操心。
因為媽媽這幾天出差不在家,所以將多多託付給隔壁的鄰居照看一下。鄰居雖然能夠幫忙照顧,但是正常的生活起居還是得多多自己解決。可是出差一半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問多多最近家裏是不是出什麼狀況了,身上都快“餿”了,像個小要飯瓜子。掛了電話擔心的媽媽立馬結束了行程,回到家才知道多多自己在家這幾天都沒洗過澡,更沒換過衣服,離開媽媽的多多就像沒有失去靈魂的軀殼一樣,生活都無法自理。
這樣的孩子自己都照顧不周全,更別指望等老了孩子能夠反過來照顧自己。而且因為習慣了父母的幫助扶持,等長大了孩子還會繼續像寄生蟲一樣吸父母的“血”,變成“啃老一族”。父母可能到老了還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為了避免孩子變成“啃老一族”,父母平時要多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做家務時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教會他一些生存的技巧。同時父母也不能一味的只知道付出,即使愛孩子也要有限度,愛不等於傾盡所有,為了孩子犧牲一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些路只能他們自己走,父母不可能一輩子攙着孩子前進。
3、有好事只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從來不會為別人着想
因為從小享受父母獨一份的愛,很多孩子養成了自私的壞習慣,什麼好事第一個想到是自己,而一遇到事第一個想到卻是父母。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對待父母也是如此,好的東西不會想着孝敬父母,先自己享受。萬一父母哪天出事了,需要自己處理時,也會有所保留。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的利益優先,只要自己過得舒服,不管他人死活。
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好好端正孩子的思想,平時可以多對孩子進行心理暗示,比如自己有一個好吃的,可以對孩子説:“你看媽媽有好吃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因為分享獲得的快樂是雙倍的。”長時間的培養,孩子就會產生心理認同,以後也變得愛分享,長大後自然也會孝敬父母。
4、把戀愛當好玩的孩子,他不理解婚姻和家庭的責任
現在很多孩子實際年齡和心理年齡相差懸殊,由於心智不成熟,總把戀愛當好玩,感情當遊戲,也不懂得家庭與婚姻的責任。正因為這樣,父母更要重視,因為這樣的孩子一般比較“冷血”,對待人情世故都很冷淡,父母在他們心中或許不佔據重要地位,除了經濟上的往來,不存在任何感情上的溝通。
為了避免孩子往沒有感情的啃老上發展,父母從小要多與孩子聯絡感情,平時可以多參加親子活動,閒餘時間多和孩子交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與他們成為親密的朋友。
以上這4種特徵的孩子長大多半會啃老,你們家孩子有出現過這些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