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築牢“愛國者治港” 新選制定能創新局面

中新社香港9月15日電 題:築牢“愛國者治港”新選制定能創新局面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2021年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選委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將於9月19日舉行,這意味着經完善的香港新選舉制度即將正式“落地”。新的選舉制度以對選委會重新構建和增加賦權為核心,因而是次選委會選舉可視為築牢“愛國者治港”原則的重要序章。

選委會原有的主要職能為選舉產生行政長官人選,新選制對此予以保留並賦予選委會選舉產生40名立法會議員,以及直接參與提名所有90名立法會議員候選人的新職能。

新選制下,想要參與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選舉的有能之士均須首先獲得一定數量的選委提名,這無疑令日後當選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在政治層面擁有共同的基礎支撐力量,有利於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更好地發揮憲制職能。

與此同時,選委會的整體規模由1200人增至1500人,四大界別擴充至五大界別,部分界別分組並得以優化調整。

細看選委會界別分組的變化,新增地區和基層的代表等,讓選委會的組成更具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有助於突破某個界別、地區或團體的利益侷限;新增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和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等,則強化了選委會的內地視野和國家元素,有利於鞏固“一國”之本,進而讓香港更好地享有“兩制”之利。

值得一提的是,行政長官候選人的“入閘”門欖原來僅有須獲得150名選委提名的規定,現在不僅因選委人數增加而相應提升至須獲得188名選委提名,並且規定五個界別中每個界別參與提名的選委不少於15名。

這顯示新選制對香港未來的特首有更廣泛的基礎認受性要求,其須獲得每個界別選委的支持,而非單憑個別界別的大量選委支持便能參選。如此制度設計的背後也折射中央對未來香港特首團結社會各界的期許。

新選制增設的候選人資格審查制度築牢“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底線,有效防範反中亂港分子循各類選舉進入特區管治架構。隨着香港特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公佈有效登記為選委會當然委員、有效提名為獲提名人和候選人的名單,部分選委席位花落誰家已塵埃落定。

古語有云:大亂之後必有大治,大治之後必有大興。經歷了非法“佔中”、旺角暴亂、“修例風波”等亂象之後的香港,經中央出手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其政治生態已由無休止的紛爭狀態轉趨理性和務實。這在客觀上為香港未來發展創造極為有利的穩定環境,有選委當選人明言,未來的治港者已沒有任何不作為的理由。

基於新選制的設計,選委會選舉對未來的立法會選舉和特首選舉具有較以往更強的決定性作用。新選制下的首場選委會選舉只是開端,相信被委以重任的選委們將來定能慧眼識珠,選出德才兼備的愛國愛港者,為特區開創高效治理的新局面。(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7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築牢“愛國者治港” 新選制定能創新局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