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中國父母對於孩子的保護力度是比較大的,甚至有的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生活。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想要放手讓孩子去獨立,但孩子對於父母的保護卻產生了依賴心。

試問一下,一個11歲的孩子能夠獨立做些什麼呢?

一箇中國媽媽嫁到日本後便在日本定居,而他的兒子今年11歲,每天早晨兒子都會獨立起牀,而進行一番洗漱之後,他就會開始準備自己的早餐,對於廚房中餐具的擺放位置,他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他會根據冰箱中的食材進行食材的挑選,再放入準備好的碗盤中。從媽媽的記錄中可以看到,他給自己準備了蘋果、西紅柿、麪包還有一杯酸奶,營養搭配可以説是相當不錯的。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而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會根據日本飯前的習俗,坐在飯桌前雙手合十説一句:我要開動了,以此來表示對食物的尊重,而這其實是在潛意識當中傳遞給孩子要懂得珍惜食物的觀念。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而在吃飽之後,孩子還會雙手合十表示感謝。而且他並沒有浪費食物,將準備的食物吃的一乾二淨,一口都沒有剩下,完全是"光盤行動"。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結束了早餐之後,他將餐具收拾到水池裏,而後自己開始洗餐具,他的動作十分嫺熟,已經是習慣了自己收拾的模樣,而且每一個餐具都洗的非常乾淨。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洗完餐具之後,孩子就開始整理自己上學需要帶的物品。除了書本之外,孩子還會帶上裝着鞋子、餐具的袋子,因為天氣不好,所以孩子額外帶上了雨具,大包小包準備好後他就出門上學,走出家門看到路過的人時,他會主動的點頭打招呼。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而媽媽並不會送孩子去上學,只是目送着孩子過馬路去等校車。而從孩子起牀到出門上學,這整個過程都不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過度的溺愛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這個男孩子的早晨無疑刺痛了很多的中國父母,因為反觀很多中國的小孩,情況可以説是有很大差別的。

2017年的《變形計》中有一個少女劉思琦可以説是被父母溺愛所影響的孩子,她16歲了卻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連吃飯都需要媽媽喂,剪腳指甲需要姑姑幫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巨嬰"。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而這主要源於中國父母的寵愛,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有一些父母卻沒有把握好一個"度",將寵愛變成了溺愛,不管孩子做什麼,父母都會習慣性的去幫忙,最終卻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利影響。

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俄羅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説説:"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在一個合適的"度"內去寵愛孩子。

1、學會放手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無法一輩子都在孩子身後保護着他,所以愛孩子的父母,更應該教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本領。等到孩子需要脱離父母獨立生活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走得更遠。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2、學會糾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而這個時候父母的糾錯就非常的重要。這個過程一方面能夠提升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起孩子基本的行為道德。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

3、培養規則意識

規則是為了引導孩子在一個正確的範圍內去發揮自己的天性,社會上有無數的規則。所以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和保護,就是培養起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的人生一直行駛在正軌上。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父母的縱容和溺愛就像是裹着糖衣的毒藥,最終容易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時刻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在合適的界限之內,一旦超過了界限,就要及時的進行糾正,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8 字。

轉載請註明: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