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類發生戰爭以來,很多武器可以從根本改變戰爭的方式,比如:羅馬的重標槍、短劍等,可以讓單個士兵在戰場上取得相當大的優勢。也正是因為武器的不斷進步,才讓羅馬在西方世界立足數百年之久。再者,英國的布朗·貝斯步槍讓“不列顛治世”的勢力遍佈全球。
1930年代,德國秘密地研發了一種更加可怕的武器,它徹底地改變了步兵的作戰方式,在二戰期間它是盟軍士兵們聞風喪膽的武器,哪怕是今天依舊有部分軍隊在使用,它就是大名鼎鼎的——MG34機槍。
在MG34機槍誕生之前,士兵們使用的武器通常都是傳統的步槍,敵我雙方作戰時最大的失衡也僅僅是在人數上的優劣。在美國內戰期間,有成千上萬的士兵死亡,但是這種傷亡是對等的,因為雙方在武器方面的差異化小,所以傷亡也幾乎可以平衡。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如果沒有重機槍的把守,士兵們依然可以憑藉靈活的步槍和矯健的步伐搶佔高地,但是自1930年代後MG34通用機槍的出現,這種優勢就不再明顯。因為MG34機槍具備了強大的火力輸出,士兵用普通步槍與其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最重要的是該機槍還具有一定的便攜性,一名士兵就可以將其扛起來跟隨步兵小組進攻或者防守。
MG34機槍最早在1929年進行初步測試,1934年完成開發,到了1936年該機槍已經服役於德軍部隊。MG34機槍是一種採用槍管短後座+風冷式設計的通用機槍,其中槍身上的大多數配件都是用鋼材鍛造而成,儘管重量有所增加但是在可靠性方面也的確非常出色。
MG34由鋼材鍛造而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的軍工都因為戰爭的充斥達到前所未有的緊張,終於在1918年戰爭結束時,有1600萬人在此次衝突中喪生。在廣闊的戰場上,當時主要由彈鏈供彈的德國馬克沁機槍和英國維克斯機槍主導,而兩種機槍都是基於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的自動原理設計的。
無論是德國的馬克沁機槍,還是英國的維克斯機槍,它們都採用水冷式設計以提高機槍的連續射擊能力。在1916年的一次衝突中,英國的第100聯隊在12小時內用10挺維克斯機槍連續射擊,累計共發射了100多萬發子彈,但是據説沒有發生過一次故障。這也許就是馬克沁自動原理的可靠之處。
然而,馬克沁和維克斯機槍看似無懈可擊,其實它們最大的缺點就是笨重,無法在變幻莫測的戰場上進行移動,讓敵人有了可乘之機。所以後來的德國MG-08/15重機槍,就是最典型的改進之一,該槍重14.1千克,取消了水冷採用了風冷式槍管,雖然重量減輕了不少,但是依舊很難移動,尤其是在地形崎嶇的山地或者塹壕中。
到了後來的MG34通用機槍身上,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嚴格來講,MG34是第一支採用彈鏈式供彈的輕型機槍,既保留了機槍的火力持續性,又滿足了戰場中必要的便攜性,所以它的確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通用機槍。
MG34機槍的重量只有12.1千克,可以以900發/分鐘的射速發射德國的7.92x57彈藥。MG34機槍可以直接手持射擊,也可以使用其雙腳架射擊,或者安置在可摺疊的升降支架上射擊。
MG34通用機槍具有兩段式扳機的射擊式,上段的扳機為半自動射擊,下段的扳機為全自動射擊模式。該槍通常使用的是50發開式金屬彈鏈供彈,彈鏈可以根據需求進行分解或者結合。此外,該槍還可以使用75發的鞍式彈鼓進行供彈,不過需要特定的機匣蓋才能使用彈鼓,使用彈鼓後無法直接採用彈鏈供彈。一般情況下,空槍MG34通常會配有一塊50毫米的鋼板,以防止雜物進入彈倉。
MG34的兩段式扳機
MG34還具有快速更換槍管的功能,更換槍管時,只需要將機匣和槍管之間的固定鎖打開,然後壓住槍管套內的釋放鈎,旋轉機匣即可取出槍管。當然,在槍管發熱時,士兵一般佩戴防燙手套操作。
MG34機槍具有前後摺疊瞄具和可拆卸的光學防空瞄具。MG34機槍的專用摺疊支架重量為20千克,比防空用的槍架要複雜很多,但是實用性也更高。該支架還配備了光學瞄準鏡,以及彈簧用於減輕機槍的後坐力。
使用MG34的光學瞄具射擊
MG34的光學瞄具
MG34的後照門
MG34的摺疊瞄具
MG34機槍的射速每分鐘可以達到900發,對於通用機槍而言它是無比的強大,哪怕是美國的M1919重機槍射速也只能達到500發/分鐘。直到後來,德國的MG42機槍出現後,MG34才開始被軍方慢慢淘汰。除此以外,MG34的雙腳架也並不理想,在射擊時它完全無法減輕機槍的後坐力。
在MG34機槍之前,普通士兵攜帶的武器一般就是普通的步槍,火力壓制方面都不會有太大的優勢。而在MG34機槍之後,通用機槍的概念開始在各國的軍隊內流行起來,士兵也開始使用了火力更強且具有一定便攜能力的機槍。
MG34機槍的生產成本高,難以維護等缺點,依然無法蓋住它的光芒,它改變了人們對傳統機槍的認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MG34就一直服役在德軍內,直到前不久的敍利亞戰爭依舊有士兵在使用MG34機槍,毫無疑問它是德國武器中最有影響力的黑科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