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仍在繼續,但雙方在諸多問題上分歧巨大,所以停戰談判停滯不前,而在美國國內,第34屆總統的選舉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中國兒童“老虎不吃人,專吃杜魯門”稚嫩的歌聲中,以及美國報紙“不明智總統杜魯門”的辱罵中,杜魯門下台了,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第34屆美國總統,並很快入主白宮。
艾森豪威爾上台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朝鮮問題,在朝鮮是談判還是繼續打下去,他必須要給個決斷,而這個決斷的依據就是在朝鮮戰場聯合國軍和中朝聯軍繼續作戰的結果會是怎麼樣?於是他下令美國軍方儘快提交一份報告,對戰場前景給出明確的結論。艾森豪威爾是軍人出身,他對軍事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艾森豪威爾的全稱是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於1890年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丹尼森。中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點軍校,從此開始軍旅生涯,憑着過人的軍事才能以及圓滑的社交才能,其職位越來越高,於1944年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晉升為五星上將。1945年,他接替喬治·馬歇爾任陸軍參謀長。1948年2月退役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2年,不甘寂寞的他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蔘加競選總統獲勝,併成為美國第34任總統。
艾森豪威爾為何能夠當選總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朝鮮戰爭,杜魯門不懂軍事,往往只能任由美國軍方擺佈,結果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連吃敗仗,後來美國投入到朝鮮戰爭的有6個陸軍師和1個空降團,已佔其陸軍18個師的1/3。美國國內只剩6個陸軍師的作戰部隊了,而這6個師又多是動員組編時間不長、編制不足、缺乏訓練的部隊。因此,美國已沒有機動的陸軍作戰部隊可調往朝鮮。
美國海軍已將其近半數的作戰力量投入了朝鮮戰場。美國空軍也已將其作戰力量的1/5投入了朝鮮戰場,美國在國外建立的軍事基地多為空軍基地,因此,美國遠東空軍司令官要求再派1個空軍聯隊駐日本,另調2個噴氣式戰鬥機聯隊到朝鮮作戰。對此,美國空軍當局表示無能為力,“因為他們再也沒有多餘的空軍部隊可以抽調了。
正是美軍使出全身力氣,才在朝鮮戰場擋住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進攻,但是已被中國人民志願軍由鴨綠江邊趕到了三八線,並在三八線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對峙,號稱全球軍力最強大的國家竟然被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打成這樣,美國人的面子何在?很多美國人認為是杜魯門不懂軍事造成的,為此他們選擇了懂軍事的艾森豪威爾為美國的第34任總統。
而就在這個時候,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金城戰役,這是一次主動進攻的攻堅戰。因為抗美援朝進入到1953年時,敵我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第五次戰役結束以後,大規模的運動戰消失不見,雙方轉入相持的陣地防禦戰。兩年多的邊打邊談終於使中美雙方就停戰協定的文本條款和文字達成協議時,一個老頭卻不同意。
這個老頭他就是時任南方政權“總統”李承晚,當時已經78歲的他,聽聞美國人已經同意了中朝雙方提出的停戰協定,在官邸裏的他非常憤怒,認為美國人背叛了他,大聲嘶喊着“美國人是叛徒,大韓民國被他們給出賣了”。李承晚為了不讓談判成功,竟然將2.5萬俘虜選擇了“就地釋放”,甚至還將許多人強行編入了南方軍隊。他的目的就是向中美朝三方表明態度。
這時的艾森豪威爾剛上台不久,對李承晚的做法採取了曖昧的態度,他在等美國軍方的報告,雖然美國軍方寫了幾份報告,但是艾森豪威爾都不滿意,他需要中國人民志願軍最新的戰力報告,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而不是之前乾巴巴的理論報告。而在中國人民志願軍這邊,面對李承晚的挑釁行動,中國人民志願軍決定發起金城戰役,讓其長點記性。
1953年6月21日,在位於檜倉郡的志願軍司令部中,彭德懷主持召開了關於發起夏季第三次反擊,戰役目的就是敲打在三八線以南的南朝鮮軍。戰役計劃動用20兵團的4個軍,9兵團的1個軍,在西起牙沈裏,東至北漢江的22公里地段上,決定對南朝鮮軍四個師(精鋭首都師,6、8、3師)發起攻擊。為此,志願軍集中了85毫米口徑以上火炮1094門,其中包括兩個喀秋莎火箭炮師。
1953年7月13日21時,夜幕下的天空陰雲密佈,大雨將至,這正是志願軍所期望的天氣,因為可以做到出其不意。志願軍第20兵團3個突擊集團和第9兵團第24軍,在東起北漢江西岸,西至陽地村25公里的正面上同時發起了攻擊。
隆隆的炮聲首先拉開戰幕,1100多門火炮,對金城以南南朝鮮軍陣地進行猛烈轟擊。這是志願軍入朝以來,集中火炮數量最多、火力最強的一次戰役。經7~28分鐘的火力急襲,將1900餘噸炮彈傾瀉到南朝鮮軍陣地上,破壞了南朝鮮軍陣地表面工事30%以上,在開闢通路地段上破壞障礙達80%一90%。炮火準備結束後,步兵迅速發起攻擊。在1個小時內全部突破了南朝鮮軍4個師的防禦前沿陣地。
金城戰役第一階段,志願軍經過21小時的戰鬥,至14 日18時,全部達成了戰役第一步任務,佔領了西起新木洞向東經芳通裏、梨實洞、間榛峴、豆慄洞、巨裏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線以北地區,向南最遠推進9.5公里,共殲敵1.4萬餘名,拉直了金城以南戰線。南朝鮮首都師、第3師和第6師均被打殘,撤出第一線進行整編。
接着志願軍攜勝利之威勢,決定乘敵潰散之際,迅速擴大戰果,發起第二階段作戰,期間聯合國軍進行了反攻,根據戰史記載,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先後擊退美軍和南朝鮮軍1個排以上規模兵力的反撲1000餘次,除巨裏室北山被敵軍佔去外,志願軍鞏固佔領了東起401.9高地向西沿金城川、602.2高地、間榛峴、北亭嶺、梨實洞、芳通裏至新木洞537.7高地、597 . 9南高地一線以北陣地。
金城戰役共殲敵5.3萬餘人,將南朝鮮軍4個師打殘,收復陣地160餘平方公里。金城戰役後,美國軍方迅速給艾森豪威爾遞交了一份報告:
“共軍在7月兩次創了炮彈發射紀錄,一次是月最高紀錄,另一次是10天最高紀錄,即他們在7月11~20日共發射197550發炮彈。敵軍部隊隨意使用火炮和迫擊炮炮彈清楚説明,他們的補給形勢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願意發射必要的炮彈支援他們的進攻。即使經過6、7兩月的大量消耗後,除了局部地方外,他們並不缺少彈藥。”
“因此,在熱戰接近結束時,從軍事上説,共產黨方面的形勢是很好的。雖然他們6、7月的傷亡很大,但在朝鮮還有100多萬中國軍隊和北朝鮮軍隊。在戰爭初期,他們一天只能吃上兩餐飯,現在能一日三餐,服裝也很充裕。雖然在戰爭期間敵人的交通運輸系統不斷遭到轟炸和擾亂,但他們一方面大量利用人力,另一方面通過偽裝和採取各種陰謀詭計,因此不但使其部隊繼續保持在前線,而且能不斷地增加儲備。如果一旦需要,敵軍就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繼續打一場類似於1951年~1953年期間的這種有限戰爭。”
美國軍方的這份報告運用大數據的方法進行了系統的分析,中間引用了大量的數據,最後給出一個結論:在朝鮮看不到打贏志願軍的希望。也就是説美軍無法打贏志願軍。
這一份以大量數據支撐的報告,非常有説服力,當時美軍防禦的重點在歐洲,而且蘇聯還在一邊虎視眈眈,於是艾森豪威爾決定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艾森豪威爾為何急於停戰?根本原因還是美軍用大數據方法分析得出的結論,無法打贏志願軍。這一方面説明艾森豪威爾的嚴謹,另一方面也説明,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作戰能力已經上了一個新台階,使美國軍方的頭腦清醒起來,最終坐到談判桌前簽署《朝鮮停戰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