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是“新的沙特阿拉伯”
德國《資本雜誌》4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是新的沙特阿拉伯
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全球主要國家的領導人蔘加計劃於4月22日舉行的“氣候峯會”。應對氣候變化終於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問題。
但世界經濟的低碳化也將產生贏家和輸家。從長遠來看,技術領導者和標準制定者將從中受益:歐洲、美國和中國。另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國家在未來的經濟和戰略中將失去重要性。
新的石油是稀土和鋰、鈷、鎳或銦等原材料,而新的沙特阿拉伯是中國。例如,金屬銦被用於製作屏幕、觸摸屏和太陽能面板的透明導體。據估計,到2050年,全球需求量將累積至約3.4萬噸。問題是:已知礦牀儲量僅有約1.5萬噸。中國佔全球銦產量的一半以上。
鈷和鋰是儲能系統製造中的關鍵元素。全球鈷產量的七成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目前,鈷精煉產能的2/3在中國。
最大的鋰生產國是澳大利亞、智利、阿根廷,當然還有中國。在這4個國家中,只有一個美國的傳統友好國家。玻利維亞此前發現了世界最大但仍未開發的鋰礦牀。大約兩年前,在從該國首都拉巴斯飛往富含鋰的烏尤尼鹽沼的途中,我被告知,中國已獲得了當地鋰生產的戰略投資許可。
歷史上曾上演“石油戰爭”,未來則可能會發生“礦物衝突”。好消息是,與油氣不同,金屬原料通常可以回收。因此,循環經濟結構是抵禦危險的依附關係的最佳保障。
作者本內迪克特·赫爾斯,青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