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構築孩子健全的性格堡壘。幫助孩子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併發掘興趣潛力,比強迫孩子提高學習成績更有效。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學會感恩和寬容
在《朗讀者》這個節目中,鄭淵潔父子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鄭淵潔的父親從沒打過他,犯錯也只是寫一份檢查。在鄭淵潔的作品《父與子》中有這樣一句話:父親對待孩子只應做一件事,那就是愛。
鄭氏愛的具體內容就是寬容和理解、關愛和温暖。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會寬容、關愛他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成長!
2.認識多元的生命價值
台灣有一個高中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還要鑑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三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的很粗大。由於心疼父親,他就發明了一個可以鑑定鳳梨甜分的機器,這個機器最後獲得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孩子不一定成績好,但在其它方面也可以有所成就,對生命的價值要有多元的理解。
3.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孩子學會了解自己,之後還要學會表達,特別是內向封閉的孩子。有個男孩喜歡一個女孩,但是一靠近女生他就會緊張,臉通紅地跑掉。這時可以借用林清玄先生的“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以後遇到緊張而不敢開口説話的情況,也都可以用上這一“魔咒”。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成績都不是最重要的,擁有健全的人格,樂觀的心態會讓孩子的成長更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