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告訴未來

“台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重要勝利成果之一,我們必須要對台灣同胞的抗日鬥爭給予高度的評價。”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説,當下民進黨當局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甚至歌頌日本侵略者,主張迴歸“皇民化”,試圖扭曲台灣人民,特別是台灣青少年對抗日曆史的認知,這是對歷史和人民的背叛,兩岸有識之士必須肩負起澄清歷史的重要使命,對這些主張和言論給予強力的批判和譴責。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75週年,“紀念台灣光復75週年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於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李義虎在會上做出這番發言。

建構兩岸共同歷史記憶

台灣同胞在長達50年的抗日曆程中,先後有數十萬人為國捐軀,以慷慨赴死的英雄氣概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民族史詩。散落在全台各地及祖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的大量與台灣同胞抗日相關的遺址、遺蹟,既是台灣同胞抗日曆史的重要載體和見證,也是日本對台灣進行侵略和殖民統治罪行的鐵證,為今人及後代瞭解那段歷史提供了最直觀、最感性的實物資料。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介紹説,近年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有關單位先後數次派出專人奔赴台灣,踏訪台北、台中、花蓮、澎湖等22個縣市,總行程1.6萬多公里,尋訪抗日遺蹟,拜訪了眾多台灣知名人士和抗日誌士親屬,共拍得各類史蹟416餘處,採集照片資料6萬餘張。

他們同時組織專人在浙江杭州、金華以及福建福州、武夷山、永安、龍巖、漳州、泉州、廈門等地拍攝反映台灣同胞在大陸抗戰的遺址遺蹟,總行程2000多公里,共拍得各類遺址遺蹟29處,採集照片資料2000餘張。這是首次對兩岸涉及台灣同胞抗戰遺址遺蹟比較完整地拍攝、收集、整理,意義深遠。

還原歷史真相義不容辭

在台灣光復75週年之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經過精心挑選,分類編排,在中國抗戰勝利網推出“綠水青山待我還——台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以線上展覽的形式紀念台灣同胞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和為中華民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勳。該線上展覽共分為六個部分,首批展出照片205張,今後將逐步上線更多照片。

台灣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告訴記者,台灣光復日如今在島內只慶祝不放假,然而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個日子比較重要,當局也積極組織紀念活動。隨着民進黨當局上台,他們刻意取消和淡化,紀念氛圍於是淡化了很多,歷史被淡忘,假日被取消,紀念的責任主要落在了民間社團。

戚嘉林説,祖國給予台灣抗日誌士很高的待遇,台灣民眾卻不瞭解,有必要思考如何通過新聞報道和研究,讓更多人知道相關情況。今天我們紀念台灣光復,有責任還原歷史真相,讓台灣同胞知道台灣人曾在祖國大陸推動台灣光復運動,重新建構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台灣史研究室副主任程朝雲説,能夠回到歷史現場是非常難得的經驗,會讓我們對歷史本身有非常不一樣的、更具體更真實的感受。這些來自台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的照片會讓歷史和現實有機地連結起來,使觀眾更能切身感受到當年一代代台灣同胞為反抗日本侵略、重回祖國懷抱所作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今天這些攝影作品又藉助網絡,以線上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這些圖片,接觸到這段歷史,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

“台灣光復日是值得每個中國人紀念的日子。”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説,今年是台灣光復75週年,兩岸舉辦了許多紀念活動。我們呼籲,在新的歷史時期,兩岸同胞要共同努力,還原歷史真相,讓後人永世銘記。

“我們衷心期望以這一展覽上線為契機,增進兩岸同胞對於抗日戰爭歷史的共同認知,消除隔閡和誤解,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牢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羅存康説。

本次活動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北京和平教育基金會、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協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2 字。

轉載請註明: 讓歷史告訴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