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城市如何實現“雙碳”目標?院士:建議設立綠色示範區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綜合

9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會將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召開。

9月23日下午的青白江區高質量發展諮詢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專家與政府及企業代表就如何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展開交流。會上有院士表示,快速增長的人口和機動車保有量為成都的大氣污染治理帶來挑戰,進一步控制大氣污染物需要抓住機動車排放這一關鍵點。

機動車污染成為大氣污染治理關鍵點

物流行業污染物管控需要補齊短板

《成都市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加快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全力構建綠色低碳的新能源交通服務保障體系,提升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樁)建設,提升新能源汽車充電保障能力。

“成都沒有限制機動車上牌是增速較快的重要原因,從總體情況來看,大氣中的一次排放污染物總量有所降低,但在大氣當中發生反應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濃度還比較高,包括PM2.5和臭氧。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需要城市在交通運輸領域做出更大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氣污染防治專家郝吉明提到,當前需要城市向公共交通發展,機動車向新能源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既是一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也是解決空氣污染的重要途徑。

郝吉明認為,四川有良好的自然條件,還需要在人才引進上下功夫,特別是理解氮氧化物治理的環保人才。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不僅意味着“做減法”,即降低能耗、減少污染,還要追求“加法效應”“乘法效應”,通過“綠色技術+”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多重提升。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大氣污染防治專家賀克斌也認為,從對氮氧化物污染源頭的把控來看,交通運輸業是治理的重要部分。“成都對物流行業貨車的環保管控與全國先進水平相比還處於起步階段,與北京、珠三角對大貨車及油品的管控還有差距,目前我們已經有了綠色管控體系,接下來要做的是讓更多企業通過自身改進達到更高的排放標準。另外我們需要對工業園區進行電子管控,在發生污染後儘快鎖定排污企業,同時還可以聯動周邊地區進行大氣污染的共同控制。”

▲一名公交車駕駛員拿着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 資料圖

發揮大數據、新基建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建議設立高質量發展綠色示範區

今年5月,成都青白江區明確提出要搶抓碳中和發展契機,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以青白江先進材料產業功能區為主體,加快建設全國碳中和產業發展先行區。座談會上,青白江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提到,青白江區正重點發力先進材料、智能製造為代表的新型產業,希望各位專家建言獻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學家侯立安建議,青白江區還可以再加大開放力度,加快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向綠色生活方式的轉變,同時在建築行業向綠色建築、超低能耗建築方向發展。“在高質量發展同時,強化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這個是老工業區他們做的經驗,垃圾分類處理、廁所革命等都是綠色生活方式的體現,現在正在經歷第四次工業革命,新一輪的大數據、新基建在我們的產業發展和智能製造中應該發揮更多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潘德爐認為,青白江區有豐富的工業基礎,可以設立綠色生活與綠色製造相結合的示範區,示範區可以與高校合作,培養更多高級人才,投入到青白江正在着重發展的高性能複合材料行業中去,同時,示範區還可以利用已有的工業資源,儘可能完善全產業鏈,通過生產高附加值的複合材料,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青白江區已經有企業嘗試建立再生資源處置平台,推動工業企業全品類資源回收再生。

“公司着力打造的大宗物資領域專業的再生資源處置平台——積微循環可以提供廢鋼鐵、有色金屬、閒廢材料、閒廢設備、危險廢物、報廢資產、固體廢物等再生資源的處置服務,基本覆蓋了工業企業全品類再生資源。”座談會後,成都積微物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小強介紹,通過在“固廢處置”“再生資源增值”等方面不斷創新突破,把再生資源“蛋糕”不斷做大做強,助力碳減排,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王培哲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