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訪魯廣錦:中國與歐洲國家在人權領域有許多共同話題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重慶6月10日電 (記者 劉賢)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 、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卓越教授魯廣錦近日在重慶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與歐洲國家在人權領域並非沒有共同語言,而是有許多共同話題可以交流。

8日,中國人權研究會和意大利《世界中國》雜誌共同舉辦“2021·中歐人權研討會”,在中國重慶和意大利羅馬分設主會場。

中歐人權研討會創立於2015年,至今已舉辦六屆。魯廣錦説,其中四次在歐洲舉行,兩次在中國舉行,分別討論了兒童權利保障、少數民族權利保障、殘疾人權利保障、文明多樣性與人權保障、東西方人權價值觀比較、新冠肺炎疫情與生命健康權保障等話題。搭建這樣的交流平台,在促進歐洲和中國之間對“人權”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話題的認識和相互理解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積極的成果。

魯廣錦説,因為文化背景、國情不同,中國和歐洲一些西方國家確實在人權方面有一些不同。在認識這種“不同”的基礎上,再去認識“相同”,可能會更有幫助。人權是具有普遍性的,同時也要符合國家的國情。在西方,自由主義人權觀起主導作用。在東方,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是集體主義的人權觀起主導作用。

中歐人權研討會增進了彼此的瞭解。魯廣錦説,以前歐洲一些國家對中國的人權狀況多有不瞭解,因此也產生了一些誤解。在人權話題上與歐洲能不能交流,有哪些共同話語,我們並不十分清楚。但通過六屆研討會的舉辦,“我們覺得完全可以交流,而且有很多共同話題”。第一屆會議在法國舉行,交流對象主要是法國專家;今年參會嘉賓來自法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荷蘭、俄羅斯等近20個歐洲國家,可見範圍在不斷擴大。

“我們想進一步打造好這一平台,有更多對中國人權感興趣的歐洲人士和中國人權專家學者,就共同關心的世界性人權問題一起交流。”魯廣錦説,實踐證明交流就會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交流就會產生一些共識。對抗是沒有出路的,不符合人類社會發展進步要求。

本屆研討會聚焦新冠肺炎疫情與生命健康權保障,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幹事什亞米·普維馬納辛等專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係,要將抗擊疫情視為國際性問題,通過國際合作共克時艱。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人權事業發展有何啓示?魯廣錦表示,疫情首先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和衝擊。生命權保障是第一位的。疫情也是對人類的挑戰,儘管人類文明已有巨大進步,但不是無所不能的。面對疫情,人類需要團結合作,需要充滿信心去戰勝困難。例如疫苗供應上,國際組織要發揮協調組織的作用,大國之間要加強合作,要加大疫苗供給能力。最後,他強調:“人權沒有終點,需要不斷進步、昇華、提高、完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