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濟困、助殘愛幼、賑災義捐……新疆阿勒泰富藴縣58歲的馬丁別克·木拉提漢做好事做了大半輩子。當問及究竟是什麼信念讓他如此執着時,他謙虛地説:“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
“愛心協會”傳愛心
2013年,馬丁別克·木拉提漢迎來人生最輝煌時刻,這一年,他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面對這份殊榮,馬丁別克·木拉提漢並沒有驕傲,或是止步。2016年,他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朱馬泰·哈吉拜、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霍一清,成立“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開始了愛心慈善事業。
馬丁別克·木拉提漢告訴記者,行善濟困源於父母的教導。小時候,因家境窘迫差點輟學,在好心的人的幫助下,他才如願完成了學業。“為了報答這份恩情,工作後,我每月都會從工資裏拿出一部分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至今已幫助112人。”馬丁別克·木拉提漢回憶創辦愛心救助協會的初衷。
救助協會成立後,對社會上自願捐贈或資助的財產進行合理規劃使用,統一開展扶貧、助殘、賑災以及生態保護等活動,弘揚尊老愛幼、友愛互助的傳統美德。據統計,短短四年,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先後募集社會捐助款10餘萬元,組織開展各類幫扶活動133次,受益人達189人次。2016年,該協會被評為“富藴縣民族團結教育基地”。
“十促展廳”展碩果
典型示範促團結、尊重風俗促團結、互學語言促團結、擴大就業促團結、宗教和諧促團結、文化交融促團結、鄰里互助促團結……在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工作室,“十促展廳”通過文字、照片和視頻的形式再現了富藴縣各族人民團結友愛、榮辱與共、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場景。
“‘十促展廳’就是民族團結的縮影,我們藉助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各族羣眾將黨的恩情時刻銘記在心。”馬丁別克·木拉提漢告訴記者,該工作室自2015年落成以來,積極承辦宣傳教育活動,成效顯著,地區各族黨員幹部定期來此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為打通“最後一公里”,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還組織成立了模範人物宣講團,先後深入鄉鎮、企業、學校和牧區向各族羣眾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黨的聲音和各項惠民政策傳到了千家萬户,備受羣眾好評,留下了“無屏幕的電視機,能交流的收音機”的讚譽之名。
“融情聯誼”促團結
包餃子大賽、包粽子競賽、繡品展示會、團結聯誼會、民俗風情攝影展……每年夏、秋兩季,由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開展的各類活動特色鮮明、花樣百出,各族幹部羣眾之間情誼深厚,鄉間村頭鄰里團結和睦、齊心向上。
近年來,為滿足各族羣眾業餘文化生活需求,富藴縣以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會為活動陣地,先後成立九月九樂隊、秧歌、刺繡、街舞等6支社區協會,開展近百場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為維護民族團結發揮了有效作用。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給的,這份恩情我們永記在心,每名黨員都是宣傳幹事,黨指向哪裏,我們的宣傳陣地就在哪裏。”這是馬丁別克·木拉提漢的內心獨白,更是一名老黨員堅定的初心與使命。(通訊員 胡俊秀,圖片由馬丁別克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