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温高濕天氣來襲,專家提醒謹防中暑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綜合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王璐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正值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我國多地悶熱異常。除了高温之外,受颱風“煙花”影響,全國多地降雨量增多,河南、浙江等地還出現了洪澇災害。中國氣象局官網顯示,7月30日,全國有10個地市發佈高温橙色預警,一個城市發佈高温紅色預警,14個地市發佈了黃色雷電預警或黃色暴雨預警。

高温高濕的環境正是容易誘發中暑的危險因素。中暑到底是什麼?什麼人容易中暑?輕度中暑如何緩解?出現什麼症狀需要緊急就醫?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繼海為您科普:炎炎夏日,如何面對中暑考驗。

中暑常見人羣

中暑在夏季是非常常見的一類急症,跟天氣有直接關係,在天氣炎熱和(或)空氣濕度大時更容易發生。人體本身有一定自我調節能力,但如果長期在高温高濕的環境下停留就可能發生中暑,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孕婦這些體温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弱的人羣,遇到酷暑天氣時更容易發生中暑。

中暑分類及救治方法

中暑按程度輕重可分成先兆中暑和中暑,根據不同的臨牀表現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對於機體而言這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如果最開始的輕度不適能被及時發現、處理,就不至於發展到最嚴重的情況。對每種情況相應的識別方法和建議處理方案如下:

1、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者經常會出現乏力、頭暈等症狀,這時如能及時從高温高濕環境下轉移到相對清涼的環境,再注意補水,症狀就可以完全緩解,不用特別擔心。但如沒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會發展成中暑。

2、熱痙攣

痙攣就是老百姓講的抽筋,人體汗液裏含有大量水和鈉鉀鈣等電解質,在高温高濕的環境下如果大量出汗,就會導致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丟失,造成機體肌肉痙攣。熱痙攣者除了感到頭暈、乏力,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大量出汗同時伴有肌肉痙攣,以腿部肌肉,特別是小腿肌肉痙攣最多見。很多運動員在高温高濕的環境下比賽時很容易腿抽筋,這就是熱痙攣的表現。

出現熱痙攣時,關鍵要讓熱痙攣者快速轉移到相對清涼的環境下休息,同時補充水和電解質,也就是通常所説的礦物質水,可以有效緩解熱痙攣的症狀。

3、熱衰竭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還沒有及時處理,患者可能就會進入熱衰竭階段。這一階段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血壓下降,持續丟失的體內水分和電解質,會造成血壓下降,同時患者全身狀況就會變差,但這時患者神志還是基本清醒的。在熱衰竭時,患者自我體温調節能力下降,這時患者往往會伴隨中到高度發熱,體温達到38-39℃,之前的頭暈、乏力甚至痙攣這些表現也都可能同時存在。

對於熱衰竭來講,單純口服補液可能無法達到足夠效果,這時要到醫院配合靜脈輸液來補液和補充電解質等,同時要有效降温。

4、熱射病

如果還沒及時得到干預和治療,隨着患者體温進一步升高,往往會超過40℃,患者此時會出現神志障礙或者昏迷,這時就發展成為最嚴重的一類中暑表現——熱射病。據現有數據統計,熱射病死亡率大概在60%到70%。因為熱射病患者體温過高,最嚴重的的情況下會有腦細胞損傷,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統,進而可能造成一系列嚴重後遺症。

熱射病首要治療還是以降温為主,需要把患者的體温控制在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減少高温對機體的持續損傷,同時再配合其他治療手段,儘可能保護患者臟器功能。

總之,中暑無小事,以上症狀一旦出現,務必及早干預。如發現自己或他人有中暑表現,應迅速到陰涼通風處休息,並飲用礦物質水,一旦出現血壓降低、虛脱、意識模糊等症狀,一定要到附近醫院儘快就醫。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