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悦
一個城區不僅要有人口,更要有人才,如此才能夠支撐產業升級、經濟加速,才能夠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濟南市市中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區常住人口達90.37萬人,增長率、年平均增長率均高於全市。10年來市中區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上升至3.86萬人,較全市高出1.26萬人。由此可見,市中區人口數量和素質雙重提高,“人才紅利”正成為品質市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數據的背後,折射出的是市中區求賢若渴之誠意,海納百川之胸懷,為人才發展提供着廣闊舞台。眼下的市中,擁有着優越的區位、富集的資源、發達的產業、澎湃的活力,正處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黃金期。隨着人口聚集優勢越來越明顯,城區發展趨勢愈發“朝氣蓬勃”,舉目市中,一個人才濟濟、人盡其才的局面正加速形成,為加快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高品質城區再添新才智。
聚人才,蓄向上之力
機遇疊加築巢引鳳棲
人才吸引力增強,城區對人才的需求量增幅居高,這與市中區獨特的文化、區位、資源、環境等優勢密不可分。作為省會中心城區,市中區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入選“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中國創新百強區”,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創新創業的沃土。
當下的市中,可謂機遇疊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等機遇紛至沓來,市中區“一帶一城”、黨家“智慧城”、玉符河綠色發展經濟帶等諸多謀劃進入全市發展大局,讓市中有了錨定發展戰略高地。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和城市發展願景,為廣大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就業創業機會渠道和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平台空間。
引人才,培發展之基
產業引領助力“智匯”市中
人口文化素質的提升為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動力,同時,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又為人口文化素質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近年來,市中區始終將發展擺在首要位置,現代金融、數字經濟和科技文創已成為三大新興主導產業,智能製造、高端商貿產業正加力加速、做大做強。
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山東安可區塊鏈發展研究院落地,國家級BIM產業集聚示範區、山東省首個國家新型基礎設施“星火·鏈網”超級節點列入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重點事項,望嶽康體公園和興隆公園列入濟南市一體打造黃河流域綠色生態廊道暨生態保護重點項目,讓市中區更具備吸引年輕人、勞動力人口的能力與資源環境。
此外,市中區整合園區、串珠成鏈,以鏈帶面、協同發展,打造全方位支撐、全週期服務的“一帶一城”,即“二環南路科創帶”和“南部科創新城”。“二環南路科創帶”串聯興隆、十六里河、黨家、七賢、王官莊片區,有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中日高科技產業園、濟南科技產業創新示範園、山東科創大廈、兩大“國字號”創新創業基地等一批高端科創載體,吸引阿里巴巴、SAP、MF、富士康等領軍企業紛紛落户。“南部科創新城”導入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致力於為濟泰一體化和全市“西興”戰略賦能提勢,全力滿足不同業態、不同鏈條的佈局需求。
留人才,創優質環境
真金白銀托起人才高地
各地對於年輕人才尤其是對擁有高技能、高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爭奪愈發激烈。因此當地政府的“雙招雙引”環境,一定程度上也將影響畢業生的留存與否。市中區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堅持事項“一次辦成”、服務“一步到家”,深入推進行政許可“五減”改革和審批服務“六個一”工程,創新推動“一窗受理”“一鏈辦理”“省會經濟圈中心區商事登記互認聯盟”“政務服務地圖智惠導航”試點工作,積極推進專員上門服務制度,主動兑現減税降費政策“一門式”辦理,着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同時,市中區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着力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服務生態體系,已集聚海內外院士10名、省市級人才2000餘名,近三年人才數量平均增速31.8%,被評為“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今年以來,市中區接連召開“市中新發展”雙招雙引雲推廣活動、“南城崛起”推介會、雙招雙引推介暨重點項目簽約活動,高規格舉辦“品質市中·經緯人才”命名獎勵大會,真金白銀對106名榮獲“黑馬披金”榮譽的高層次人才進行了獎勵,努力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營造有利於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環境。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