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
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給雙方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數日前,歐盟緊急召開27個成員國外長視頻會,發表聯合聲明,呼籲巴以雙方停止暴力衝突,立即實現停火,保護平民人身安全,保證對加沙的人道主義援助。此間輿論認為,由於匈牙利拒絕簽字,面對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的巴以衝突,歐盟不得不“以不完整的身份”發聲。
此輪巴以衝突爆發後,歐盟和一些歐洲國家政府發佈了示威遊行禁令。然而,連日來,歐洲多個國家爆發示威活動,有的參加者多達數千人。在布魯塞爾,示威者不顧惡劣天氣在市中心舉行示威集會。在巴黎,一些示威者衝破政府禁令走上街頭,高喊口號,打出標語,呼籲結束暴力衝突,盼望和平早日迴歸。在德國,柏林、慕尼黑、漢諾威等數十個城市都出現了聲援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在倫敦,數千名示威者手持巴勒斯坦旗幟在首相府外聚集,呼籲政府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持。希臘等南歐國家也發生了示威遊行活動。
歐洲國家此次發佈“禁止示威遊行令”,主要是擔心大規模反以示威活動很有可能升級為“反猶”極端行為。“反猶”在歐洲極其敏感,歐洲國家當局不希望出現“政治不正確”的局面。此外,巴以衝突升級和中東地區局勢進一步惡化可能誘發新的難民潮,飽受“難民潮”之苦的歐洲心有餘悸。
長期以來,歐盟將哈馬斯視為恐怖組織,雙方沒有直接溝通渠道,歐盟通過埃及和卡塔爾與哈馬斯溝通,這種“隔靴搔癢”的方式不能實現真正的溝通和理解。與此同時,歐盟認為猶太人定居點和耶路撒冷地位問題是導致巴以衝突的關鍵。
但以色列得到美國的支持和袒護,對歐盟的“關切”置若罔聞。以色列駐布魯塞爾歐盟使團大使日前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看不到歐盟可以在巴以衝突中發揮什麼積極作用。”
歐盟面對巴以衝突“無能為力”,折射出歐盟內部不團結和缺乏統一對外政策的短板。匈牙利在此次歐盟外長會上扮演“孤獨騎士”的角色,拒絕在“聯合聲明”上簽字,再次將歐盟內部“不團結”昭示天下。在歐盟內部,由匈牙利、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組成的維謝格拉德集團與以色列的內塔尼亞胡政府關係密切,而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等國對以色列的中東政策持批評態度。
歐盟委員會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承認,長期以來歐盟已經失去了國際影響力,在諸多重大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越來越有限。
此間有人士認為,歐盟要想在巴以衝突中發揮作用,似乎還是有牌可打的。2015年,歐盟在“原產地標註”問題上就“敲打”過以色列,表示以色列對歐盟出口產品中一些標識“不僅不正確,而且具有欺騙性”,強調按照國際法,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含耶路撒冷東區)並不屬於“以色列領土”,因此上述地區出口歐盟的產品不能標識“以色列製造”。目前歐盟是以色列最大的貿易伙伴,2020年以色列30%的外貿物資來自歐盟。有智庫專家建議,歐盟還可以凍結與以色列的合作計劃,如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伊拉斯謨計劃”等,以此“制裁”以色列。同時,歐盟也是巴勒斯坦最重要的財政援助方,2020年為巴勒斯坦提供了3.2億歐元的援助,自2000年以來,歐盟給予巴勒斯坦的人道主義援助達7億歐元。然而,面對持續多日的激烈巴以衝突,歐盟心有餘而力不足,可謂作為寥寥。
歐盟若譴責以色列,採取制裁措施,無疑打臉美國,這是歐盟所不能承受之重。法國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秘書克雷芒·博內日前在接受法國電視台採訪時感嘆,在當今世界,儘管歐洲希望發揮更大作用,但美國掌控着外交主導權。美國是以色列的“監護人”,也是歐盟的“大哥”,沒有美國的允諾,歐盟並不敢對以色列採取措施。
(光明日報布魯塞爾5月21日電)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2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