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宿該“放下身段”了!
然而,在郊區怎麼住是個問題。現在的鄉村民宿呈現兩極分化,一種是村民自行改造的,在成都的都江堰這種民宿較多,1天1夜包吃住每人120元左右。
另一種則是城裏人租用村民的居所打造的高端民宿,以“隱居鄉里”在龍泉山中段打造的“杏花山上”為例,住一夜要1500至3000元。
無論哪一種,都不是消費升級潮流下,大眾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民宿經營者也很無奈。
最初的鄉村民宿大都利用鄉村原有的老房子、舊民居改造而來,但隨着民宿的火爆,資本開始介入,改建變新建,再變成巨資修建,建設成本從原本的十、幾萬元飆升到上百萬元、千萬元不等。
投入增加,相應的房價、餐飲收費也隨之攀升,讓不少鄉村民宿被迫成為高端消費。高昂的價格,使部分高端民宿只能針對少量的高端人羣,節假日火爆,平時冷清,陷入經營困境,而更多的普通消費者只能望而興嘆。
這不是鄉村民宿應有的樣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
可以看出,國家希望鄉村民宿能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實際操作中,鄉村民宿可以將鄉村閒置住房進行個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讓更多城鄉居民享受田園生活,度假養生。
對村民來説,用較小的投入,有效盤活閒置農宅院落,提供就業與增收機會,真正實現鄉村自我造血功能是首選。
無論從市場需求還是政策導向上看,鄉村民宿都必須扭轉一哄而上的高端化、奢侈化傾向,以更好地滿足大眾消費升級與振興鄉村、精準扶貧的需要。
鄉村民宿有兩種經營方式,一種是村民自己經營,一種是城裏人改建後經營;
讓村民自己經營,可能會更有鄉土氣息,更有人情味,村民收入也會更高一些。
但村民可能很難把老房子改造為都市人喜歡的“田園風”,在服務方面不會很細緻,在運營上也有心無力。
尤其是現在大多數民宿的推廣都高度依賴互聯網,寫文案、做活動,村裏的大叔大嬸很難跟上潮流。
對於這部分願意嘗試的農民,政府部門、企業應該予以支持;比如與愛彼迎、途家等共享民宿平台合作,發動以旅遊為特色的高校舉辦設計大賽,讓學生們參與設計改造民居,幫助村民改造有顏值的民宿,委託專業的民宿運營機構統一管理等。
城裏人改造經營的民宿方式也需要創新,一味砸錢的確能建成驚豔的民宿,但是也將對經營造成巨大壓力,在客源羣體小、不穩定的狀態下,很容易虧本。
所以,期望更多針對大眾消費的鄉村民宿的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