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連日來,東歐國家白俄羅斯的局勢持續引發國際社會關注,其國內發生的大規模街頭抗議讓人聯想到“顏色革命”,同時也引來各界對總統盧卡申科未來命運的擔憂。
2020年以來,在疫情、經濟、民生等多重壓力之下,世界各國“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現,獨立後一向社會穩定的白俄羅斯也難“獨善其身”。此次由選舉引發的大規模抗議可看做盧卡申科執政二十餘年來最大的政治危機,反映出其國內民眾對於國家經濟下滑、福利削減的不滿。與此同時,西方重拾“顏色革命”劇本,一邊倒地向白俄羅斯政府施壓也值得警惕。
白俄羅斯地處俄歐之間,蘇聯時期是著名“裝配車間”,國內工業基礎較好。蘇聯解體後,經歷短暫動盪的白俄羅斯在盧卡申科的領導下,消除腐敗,注重國家調控,經濟保持連年增長。與其他原蘇聯國家相比,白俄羅斯社會穩定,民眾福利較高,國內基本不存在民族矛盾、寡頭政治、貧富差距等尖鋭的社會問題。
然而,白俄羅斯始終存在政治經濟體制活力不夠、中小企業發展受阻等痼疾,民眾對於改革的渴望愈發強烈。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又激化了民眾的不滿情緒。尤其是成長於獨立後的年輕一代,受西方“民主、自由”概念影響,在其意見表達受到壓制時,容易趨於極端。這也是此次抗議參與人數眾多、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
一週以來,多家國有企業工人罷工、聲援抗議者的外交官辭職等事件又助推了事態發展。截至目前,抗議仍在持續,但民眾與警方均保持克制,盧卡申科總統也承諾將立即啓動改革,並考慮修訂憲法。未來事態趨於平靜還是重演烏克蘭的“廣場革命”,值得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在此次事件中,歐美各國一邊倒為抗議者“搖旗吶喊”,指責盧卡申科政權的做法值得警惕。西方自白俄羅斯獨立後一直視盧卡申科為“歐洲最後的獨裁者”,指責其獨攬大權,國內缺乏民主自由。2010年總統選舉後,西方曾以盧逮捕政治犯為由對白俄羅斯實行制裁。
此次選舉後,西方似乎重新拾起“顏色革命”劇本,一方面聲援抗議民眾,另一方面譴責選舉缺乏公正,威脅對白俄羅斯進行制裁。波蘭、捷克等國直接要求盧卡申科下台,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密切關注形勢”,國務卿蓬佩奧要求重新選舉,英國也表示不承認選舉結果,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歐盟支持抗議者。白俄羅斯鄰國立陶宛接收流亡的總統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且呼籲歐盟加強對白制裁。
除此之外,西方媒體還宣揚如“盧卡申科逃至國外”“5名抗議者身亡”“前總理魯馬斯倒戈”等虛假消息,為當前局勢“火上澆油”。目前,雖然大多數謠言已被澄清,但西方的“傳媒攻勢”還是給白俄羅斯政府穩定國內局勢造成了一定壓力。西方除利用官方渠道及媒體積極發聲對盧卡申科施壓,還暗中提供物質支持。白內務部長卡拉耶夫稱,一些抗議民眾獲得了西方的資金援助,受僱上街遊行,金額在30-60白盧布不等。另有消息稱,身在國外的季哈諾夫斯卡婭本已決定“隱退”,但在西方鼓動下其立場再度強硬,以“民族領袖”自居。
在疫情、經濟雙重打擊之下,西方自身抗疫不力,卻有餘力干涉別國內政。法國“黃背心”運動風起雲湧,美國反種族歧視暴亂尚未停息,而波蘭、捷克等國民眾抗議更是“家常便飯”。在這些抗議甚至暴亂中,死傷人數與衝突規模均遠超白俄羅斯。而在西方領導人的表態中,本國的抗議者是“暴徒”,而別國抗議者則是“和平民眾”;本國警察鎮壓暴亂是“維穩”,而別國則是“踐踏民主”“濫用暴力”。
無論此次白俄羅斯局勢向何方發展,可以確定的是,西方為抗議民眾“搖旗吶喊”的目的並不如其表達的那麼單純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