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妻子捂死丈夫 是丈夫説一起走的?

  抑鬱妻子捂死丈夫是丈夫説一起走的?今年11月下旬,52歲的南京女子田某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在南京中院受審。田某某在法庭上稱,她因長期獨自照顧癱瘓在牀的丈夫郝某某而患上抑鬱症,早就萌生了自殺的念頭。今年4月,當她再次表達想死的念頭時,丈夫郝某某説不如一起死,她遂用抱枕將郝某某捂死然後自殺,但沒有成功。

抑鬱妻子捂死丈夫 是丈夫説一起走的?

  法庭上,田某某的辯護人提出,田某某的行為屬於“擴大性自殺”,又叫“慈悲殺人”或“憐憫性殺人”,是自殺者不忍心自己死後親人遭受痛苦,而把親人也一起殺死的行為,請求法院在3年以下量刑並考慮緩刑。檢方則建議在3年到10年量刑。案件沒有當庭判決,將擇日宣判。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雙江 綜合新華社、新京報、北京晨報、都市快報

  悲情血案

  她用抱枕捂死癱瘓丈夫,自殺未遂

  這起妻子殺死丈夫的悲劇,發生在南京。當妻子在法庭上説出自己的動機時,人們的心中五味雜陳。

  殺夫者説:我有抑鬱症

  田某某生於1963年,雖然才五十出頭,但她已是滿頭花白的枯發,面容瘦削憔悴,和同齡人相比,看上去要老很多。來自南京市檢察院的公訴人指控,田某某於今年4月18日左右將癱瘓在牀的丈夫郝某某殺死,後自殺未遂,其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田某某供認不諱,但她表示自己患有抑鬱症。她是因為嫌郝某某拖累自己才下了這樣的狠心嗎?

  田某某稱並非如此,據田某某的説法,她殺死丈夫是和丈夫約好的。田某某稱,自己和郝某某是1993年結婚的,郝某某是離異的,有個女兒跟着前妻生活。她和郝某某婚後雖然沒有生育子女,但兩人感情一直都不錯。

  “是丈夫説一起走的”

  2010年左右,郝某某在家中突發腦溢血,被送到醫院搶救。雖然命撿了回來,但郝某某從此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常年癱瘓在牀,吃飯大小便都要人服侍。

  丈夫生病前,田某某還在外面打點工,自打郝某某癱瘓後,她就沒法工作了。那時,郝某某和田某某已經從南京城裏搬到了遠離市中心的浦口一個小區,將城裏的房子租給了別人,和各自的親戚都很少往來。田某某基本上是一個人在照料郝某某,身心都疲憊不堪。長此以往,就像一根過了疲勞極限的彈簧,田某某再也無法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她患上了抑鬱症。

  兩年多前,田某某就曾經和一個熟人流露過“活着沒意思”的想法。今年4月,田某某再次和丈夫表達了這樣的想法,“我説我不想活了,他説你要是死了就沒人照顧我了,不如一起走。”

  田某某表示,聽到郝某某這麼説,她也覺得自己死了之後,丈夫一人在世上肯定要受苦,便用抱枕捂住丈夫的口鼻,丈夫動了幾下就沒了反應,她知道丈夫已經走了,隨後就用一個塑料袋套在自己頭上,又用一根鞋繩扎住塑料袋口,試圖自殺,但最終沒有成功。

  庭審直擊

  律師認為此行為是“擴大性自殺”

  殺死丈夫後,田某某沒有報警,而是過了4天才通知郝某某的女兒。郝某某的親戚趕到他們的住處後,覺得可疑便報了警,田某某也沒有逃跑,在現場等着警察到來,並跟着警察去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田某某供述了自己的作案經過。因郝某某已死,田某某所稱事發經過到底是否屬實已無法準確查證。但案發後,警方委託醫學鑑定機構進行了鑑定,證實田某某確實患有抑鬱症,案發時系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

  檢方宣讀的郝某某女兒的證詞則稱,父親雖然癱瘓,但平時還比較樂觀,不像會主動尋死的,有一次還説身體好了以後想學開車考駕照。此外,郝某某女兒也稱,郝某某和田某某平時感情還是比較好的。

  庭審中,檢方認為田某某等待警察到來並如實供述的行為是自首,應從輕處罰。檢方還認為,田某某作案的主觀惡性不深,建議法院在有期徒刑3到10年之間量刑。

  田某某的辯護人則認為,田某某沒有任何前科,此次犯罪是因為長期獨自一人照顧癱瘓在牀的丈夫患上了抑鬱症,產生了自殺念頭後,不忍癱瘓在牀的丈夫受苦,從而產生了先殺死丈夫再自殺的念頭,這屬於擴大性自殺,又叫慈悲殺人或憐憫性殺人。相比於一般的惡性殺人案件,田某某的主觀惡性不深,且有自首情節,田某某的量刑可以更輕一些,建議在三年以下量刑並判處緩刑。法官在庭審小結中認為,無論對被害方還是被告人,這都是一起悲劇,法庭將在合議後擇期宣判。

  ■名詞解釋

  什麼是“慈悲殺人”

  據中國老年心理衞生專業委員會主委、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於恩彥介紹,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傾向及對周邊人的危害都應當引起重視。“我死了以後,他們沒人照顧了怎麼辦?不如一起死了,他們就不用遭罪了。”這樣的抑鬱症患者往往把親人殺死後再自殺,受害者往往是孩子和老人。

  醫學上把這種情況稱作“憐憫性殺人”或“慈悲殺人”,“我就遇到過這種病例,一位40多歲的男病人,病情已經恢復得蠻好了,家裏人放鬆了警惕,結果有一天,他趁家裏人出去了,掐死了8歲的孩子後自縊。結果他自己倒是被救了回來。”於恩彥説。

  可怕的抑鬱

  先看昨天這血淋淋的新聞……

  抑鬱男懷疑被追殺,飛機上自殘

  昨天早上,有微信公眾號發佈文章《血濺洗手間 廈航一航班旅客自殺未遂》,稱廈航一班機上,旅客用頭猛烈撞擊洗手間的洗漱台。

  昨天下午兩點左右,廈航通報稱,事發前晚海口飛往廈門的MF8362航班。航班於前天21時18分從海口正常起飛,起飛45分鐘後,乘務員聽到後艙洗手間內有撞擊聲音,“敲門詢問未果,打開洗手間門後,發現一位20多歲的男子正在用頭撞擊洗手枱,頭部已出血,地面和洗手枱均有血跡。”隨後,乘務員和安全員一起制止住該男子自殘行為,並將其從洗手間內拉出,控制其行為後,為其包紮傷口,止住流血。

  通報稱,與該男子同行的還有兩位旅客,他們告知乘務員,該名男性旅客近10天來每夜睡不着,一直懷疑有人在追殺他。

  自殺就這麼“防不勝防”?

  還有更可怕的,叫“曲線自殺”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每年約有25萬人死於自殺,當年自殺就已經成了我國15歲到34歲青壯年人羣的首位死因,而且自殺人羣中一半以上患有抑鬱症,但更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我們之前提到的“憐憫性殺人”,還有一種“曲線自殺”:病人幾次自殺未遂後,想通過“殺人償命”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目前是跟自己沒關係的人。

  今年7月,北京一中院就開庭審理了一起類似的案件。36歲的白連波是昌平人,曾是出租車司機,案發前一週抑鬱症復發辭去工作。去年9月12日,他起牀後心情就特別煩躁,便在車內割腕,等了一會兒發現自己沒有死,又打算駕車撞人,撞倒一人後,他加速將兩名路人撞飛。“我覺得多撞幾個人,就能判我死刑。”事發後,白連波自行報警,並留在原地直到民警趕來。

  最終,北京一中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白連波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宣判結束後,白連波對判決結果表示接受,並稱“感謝法庭,又給了我一次機會,我會好好珍惜”。

  難道就真的沒有好辦法?

  看未來手機“讀臉”檢測抑鬱

  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説,卡內基梅隆大學“人類感覺實驗室”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面部識別手機軟件,取名“IntraFace”。這一軟件應用十分廣泛,比如杜克大學醫學專家就在利用它篩查孤獨症患者。IntraFace還能監測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的狀況、分辨恐怖嫌疑人、幫助廣告商推廣商品,甚至幫助約會者更好地讀懂對方的心。

  對於“冬天日照少易發抑鬱症”的説法,美國佛蒙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人多聊聊天,多參加社交活動,比接受光照治療更有效。研究人員徵募了177名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症狀的志願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每天接受光照治療,另一組一週接受兩次包括聊天在內的認知行為療法。

  第一年和第二年,兩種療法都見效,但到第三年冬天,接受光照治療的志願者中46%感覺光照沒有效果,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志願者中27%仍有症狀,而且,總體而言,光照治療組症狀更嚴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51 字。

轉載請註明: 抑鬱妻子捂死丈夫 是丈夫説一起走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