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青龍杏樹坨村在核桃園種下希望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綜合

5月28日,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涼水河鄉杏樹坨村豔陽高照。村外南溝山上的核桃園中1.6萬棵核桃樹苗沐浴陽光,茁壯成長。“有了這片核桃園,村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生活就更有保障啦。”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杏樹坨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王海忠説。

“前一天剛下過大雨,有的山路都沖壞了。”當日下午1點半,王海忠一路爬山,帶記者去看村裏的增收“法寶”————光伏發電設備。

1個小時後,來到山頂,遠望去,數十面光伏發電板將山頭捂得嚴嚴實實,8根電線將電能引向山下,為杏樹坨村創造經濟收益。王海忠介紹:“2018年,我們為村裏爭取了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收益20萬元,村裏的貧困户能分紅70%,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800元以上。”

從山上下來已是下午3點,驅車沿盤山路行駛,很快到達杏樹坨村。杏樹坨村外有一條河,為方便村民通行,駐村工作隊籌資修建了一座寬敞的石橋;村路雖然狹窄,但大部分是平整的水泥路;不同顏色的垃圾箱立在路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垃圾裝運車過來清理。此時的杏樹坨村民居普遍很新,還有村民正在路邊修建新房。很難想象幾年前全村381人裏有238人都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別説當時的房子有多舊了。在村中偶爾還會看見一座老舊危房,裏面卻沒有住人,王海忠告訴記者:“這家人早就搬進新房了。”

從杏樹坨村向南行駛,目標南溝。所謂南溝,其實就是杏樹坨村向南一兩公里外的小山溝,那裏有一座山,以前是荒山,自2016年起,駐村工作隊通過4年的努力,把整座山開發成了一座核桃園。類似的還有東溝,東溝那邊種的全是板栗。

為解決核桃園灌溉問題,駐村工作隊籌劃興建引水上山項目工程。前不久工程竣工,5月28日下午試水後,村民們只需動動閥門就能把地下水送上山頂。下午4點半,在山頂的蓄水池旁,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鬍華軍擰動閥門。片刻,山下清涼的井水通過管道湧入蓄水池,設備運轉的聲音混着風聲在耳邊低鳴。

得知要試水,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峯也趕了過來,雖已離開杏樹坨村近兩年,村裏的大事小情依然記掛在他的心頭。2016年2月,楊峯成為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任駐杏樹坨村工作隊隊長。“杏樹坨村東南兩側都是山,當時進山的路全是土路。我們用縣裏的扶貧資金給南溝修了這條水泥路,中院自己籌資給東溝也修了一條。”楊峯説,“因為是荒山,老百姓開發困難,中院出了十多萬元,買來1.2萬多棵核桃樹苗僱人種下。我們開車把水運上山,再一擔一擔地挑水灌溉,那些樹苗當年的存活率達到了90%以上。”

2018年7月,楊峯離開駐村工作隊,王海忠從他手中拿過接力棒。“2018年,我們共打了4口機井,修了兩座水塔,鋪設水管5000多米。後來工程因故停工,到了2019年,中院追加投資7.8萬元,對護井管和電線電杆等設施進行配套建設;追加資金15萬元,用於寬坑、補苗、施肥、嫁接等維護管理,核桃園裏的樹苗如今已達1.6萬棵,成活率98%。”談到核桃園的前景,王海忠充滿信心,“到2023年,這些核桃樹年產量預計可以達到26萬公斤,如果順利,將給村民們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從南溝回到杏樹坨村正好是下午5點,胡華軍來到村民王寶豐家,看望那位已經85週歲的退伍老兵。見到胡華軍來串門,王寶豐頭一句話就是:“我該怎麼感謝你啊?”

多年前,王寶豐退伍後因病致貧,主要靠兩個兒子贍養。2013年,他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户,2016年12月脱貧。2017年,王寶豐成為胡華軍的“一對一”幫扶對象,之後每隔一段時間,胡華軍就會來看望他,給他送來各種生活必需品。據瞭解,王寶豐2019年的總收入為6508.45元,其中光伏發電項目分紅為3247.45元。

從王寶豐家出來,天色漸晚。一些村民坐在路邊的核桃樹下拉家常,看見工組隊的人走來會親切地打聲招呼。村廣場旁停着一輛法院公車,車門沒鎖,兩個孩子鑽進去,不時探出頭來,朝楊峯和王海忠他們笑着。在杏樹坨村,楊峯和王海忠不是執法者,而是站在前面帶領村民脱貧致富的第一書記。杏樹坨村的山山水水,也記下了每一位在這片土地灑下汗水、播種希望的扶貧人。(記者劉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