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婆婆和媽媽》的告誡,陳若儀你討好的姿態沒人喜歡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綜合

最近熱播的《婆婆和媽媽》裏,林志穎老婆陳若儀是個楚楚可憐的小媳婦,對婆婆恭恭敬敬,處處小心伺候着。但是,這樣一個孝順又乖巧的媳婦,為什麼總是得不到婆婆的欣賞和愛護,反而處處責難呢?

塗磊曾説:“踮起腳尖愛一個人,是很不現實的。”陳若儀對林志穎的愛就是踮起腳尖的,這樣不對等的關係讓她活的很卑微,戰戰兢兢的去討好婆婆,唯恐哪裏做的不夠好。

這屬於內心卑微性格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有卑微心態,有些人是長期性的,有些人則只在特定的環境下或者對特定的人才會有

而一個人沒有價值,亦或不認可自己的價值,則會經常無端心情低落,感覺到自己沒有多大意義。而一個人的價值又建立在被需要的基礎上,意思説,一個人的價值,只有被更多的人認可,他的自我成就感與價值就會更高。

當一個人沒有價值,就會越發停留在虛無的世界中,越發的卑微,從而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而從本質上來説,我們要想改變自己卑微的形象,必然要做得一件事就是重新評價自己,重新肯定自己,找到自己價值基點,然後慢慢擴大自己的價值,我們才能告別自卑,變得更有自信。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陳若儀跟林志穎飯桌上的一次談話,充分體現了她的卑微心理:

陳若儀:“明天幾點出發?”

林志穎説:“一早8點吧,平常應該也很難有這種機會能夠跟她一起相處,好幾天的行程,我覺得這次的重點是媽媽。”

陳若儀:“那我壓力很大,要嚇死,因為媽媽一定會覺得我兒子很優秀,所以我很怕自己説錯話所以你媽一開始不是都覺得我很內向嗎?”

林志穎:“因為她算女強人,跟我爸爸分開後,自己又去開那種沙龍照的店、工作室,所以説可能她有些時候會比較嚴格一點吧。”

陳若儀:“媽媽很優秀,所以老婆就不是很優秀?”

林志穎:“不是這個意思,我意思是説,你本來就很優秀,只是説遇到一個也很優秀的媽媽。”

陳若儀笑道:“要逼你講出優秀兩個字。”

只有內心卑微的人,才會刻意的試探,想要別人肯定自己,在這種肯定中找到一點點可憐的自信心。

這種人大都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比如從小就被父母經常嘮叨,和別的孩子比來比去。這種人信奉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進步。但從心理學來看,這種比較並不正常,一個人越是活在比較之中,就越會失去自我,最終因為不斷比較而失去自信。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所擅長的事情都是不同的,各有長短,沒有誰比你更好,也不會有人比你更差。這種人要積極培養自己的樂觀心態,不要與別人作比較,接受自己、取悦自己才是你最該做的事。

關於誰優秀的話題剛過,陳若儀又拋出一個終極問題:“那媽媽和我都掉進水裏,你要救哪一個?”

林志穎:“啊?我也一起跳下去啊。”

陳若儀繼續追問:“跳下去之後你要先救哪一個?”

林志穎:“都不救啊,就一起嘛。”

這絕不是一個聰明女人該問的問題,逼男人在老婆和媽媽之間選擇是很蠢的一件事,從林志穎意外的表情可以看出,陳若儀在私下絕不會問這種問題,現在突然問出來賭的只不過是林志穎在鏡頭前顧忌人設,想讓他在公眾面前肯定一下自己。

有些人從來都不會為自己而活,而是為別人而活。自己的生活不會做主,只是想讓別人看到,這種人往往無法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是選擇別人期待的人生。

這種人在生活中一輩子都很可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最終越活價值越低,最終越來越卑微。不敢表現出來自己的情緒,不敢當着眾人面前發泄自己的不滿,更不敢當眾指責對。

而對於這類內心卑微的人來説,往往都不懂的如何去拒絕對方的請求,哪怕是一些無理請求,因為她的內心想法往往是:我不能拒絕對方吧,要是她不開心了,不理我了怎麼辦?還是幫吧,就幫這一次。

陳若儀説的最多的除了“壓力很大”外,還有一句:“我不知道婆婆滿不滿意,但是我儘量,婆婆希望我去做的,我就是努力去做。”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心理學家薩提亞曾提出一種生存姿態,叫做“討好型生存姿態”。

討好是一種以犧牲自我價值,否定自尊的方式來滿足別人的生存姿態。內心卑微的人在與人相處時經常表現出這種姿態。即使討好者內心並不快樂,但他們仍在這種姿態中無法自拔。

陳若儀在婆婆家裏吃完飯就被指揮打掃衞生,從拖地的方法到拿拖把的姿勢,婆婆都一一指導,而陳若儀也虛心受教。

中途休息吃水果的時候,陳若儀還沒拿到水果就被婆婆叫走了。

婆婆説:“若儀,你是先吃鳳梨還是先把窗户擦一下?”

陳若儀:“當然先擦窗户啊。”於是走過來開始擦玻璃。

婆婆:“那擦完還有那邊也要擦一下。”

林志穎提出幫忙,媽媽一口回絕説,你休息一會吧。其餘三人便一起看着陳若儀一個人賣力的擦着窗户。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陳若儀在婆婆叫自己的時候懂得拒絕,明確的表示自己要休息一下或者需要老公幫忙,或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青年作家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上坦言,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討好型生存姿態的人。

她和徐靜蕾一同做客談話節目《圓桌派》,節目中的徐靜蕾自信滿滿、觀點明確,甚至有點對抗感。

而蔣方舟則小心謹慎,謙卑地迎合着每個人的觀點,照顧每個人的面子,觀察每個人的情緒。

節目播出後很多網友説蔣方舟整場表現的都很不自在。

蔣方舟自己坦言,她從來都沒有和人吵過架,因為自己是一個沒有情緒的人,甚至沒有跟人發生衝突的能力。

因為自小成名、愛好不同,從小學到高中都被孤立。沒什麼朋友,也不懂與別人的相處,長大後混跡的圈子所有人都認為她是晚輩,誰都想來指點一下。

所以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處事説話小心翼翼,不斷照顧別人的情緒,不能表現出任何傷害性和攻擊性。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裏説的: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裏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拒絕是一種權利,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也不必勉強自己。

《婆婆和媽媽》的婆媳問答環節,陳若儀的回答就非常的刻意討好和虛偽:

婆婆:“我們家誰最大?”

陳若儀:“老公。”

婆婆又問一遍:“你老公最重要?”

陳若儀回答“是”。

婆婆意味深長的一笑,説:“喝酒”。

婆婆:“覺得媽媽有哪些缺點,需要改進的?”

陳若儀:“媽媽完美無瑕,(再次強調)媽媽怎麼可能有缺點”?

這段對話看似討好,其實是非常的虛偽和刻意的,婆婆作為一個女強人,閲人無數,怎麼會看不出這點?

所以陳若儀的這種行為很難讓人喜歡和高看,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別人尊重的。

席慕容關於“討好型”有一段深刻的表達:

在一回首間,才忽然發現,原來,我一生的種種努力,不過只為了要使周遭的人都對我滿意而已。為了要博得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我想到了韓劇《迷霧》中的女主。

她從來不怕正面衝突,就是這樣一個戰鬥力爆表,任性到極點的女人,卻得到了同僚的敬重,丈夫的愛慕,上司的賞識。

也許有人不禁要問:憑什麼?

因為她表達的是真實的自己,所以也會吸引真正欣賞她的人

其實不管是婚姻關係還是生活中,我們想得到一個人的認可和喜歡,就會不自覺的變成了一個“討好者”,做他喜歡的事,可我們越是尋求別人的認可,越是討好別人,就越是會被別人不當一回事,而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一樣,只會讓這段關係走向惡化。

所以,陳若儀們挺起自己彎起的脊樑,做自己就好,喜歡自己喜歡的人和物,不喜歡的就大膽的説出來,只有自己正視自己,對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因為當你低下頭顱,是迎接不到別人平視的目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