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肆意破壞中美人文交流的行徑“百害無一利”。
美國務院本月9日證實,為落實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5月簽署的公告,截至9月8日,美國已吊銷超過1000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的簽證。這是美方肆意破壞中美人文交流的最新例證。
中美國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今年5月29日,特朗普發佈總統公告,宣佈將禁止部分中國留學生、學者入境,以保護美國敏感技術和知識產權。以此為標誌,在中美關係中長期發揮重要作用的人文交流開始受到嚴重破壞:7月14日,美國宣佈暫停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富布賴特項目;8月13日,美國宣佈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指定為“外交使團”;8月26日,美國北得州大學切斷同中國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的合作關係,要求領取基金委補助的公費研究人員限期離境。
此外,美國執法部門肆意監控、滋擾和盤查,甚至逮捕在美中國留學人員,公然羅織罪名,損害其名譽。中國留學人員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受到嚴重干擾。
對於美方的種種肆意妄為,外界不免產生這樣的疑問:中美人文交流在過去幾十年間運行良好,且取得了豐碩成果,美方近期為何突然“下狠手”?
筆者認為,當前局面可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維度審視。
從短期來看,美國一些政客為了個人政治私利,不惜肆意栽贓陷害中國留學人員,將正常的人文交流活動污名化、妖魔化。必須看到,每到競選季,美國共和、民主兩黨都或多或少地拿中國説事兒。但此次大選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受疫情、經濟、種族等多重因素影響,兩黨在競選期間競相在對華問題上展現強硬,甚至有競選人擺出要與中國“脱鈎”的架勢。在此背景下,中美人文交流必然難逃厄運。
從中長期來看,美國一些政治勢力始終抱着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不放,無視時空環境變化,靜止地看待世界,執意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在中美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方面,他們炮製出“美國吃虧論”,並據此認為美國不應再對中國開放包容,應該不斷加強防範,儘可能地打壓遏制中國發展進程。
事實上,美方破壞中美人文交流的舉動並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會深受其害。首先,此舉將對美國引以為傲的科技優勢造成沉重打擊。比如,美國保爾森基金會6月發佈報告稱,雖然美國擁有全球60%的人工智能領域尖端人才,但華裔在其中佔據最大比例。可以想見,如果華裔被排除之外,那麼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優勢也將被嚴重削弱,持續的人才流失或最終導致美國走向平庸。
第二,美方的政治迫害與種族歧視不僅損害到中國留學人員的正當權益,也對在美華裔乃至亞裔造成負面影響。美國民間組織華人權益促進會8月底發佈的報告顯示,從2020年3月19日至8月5日,全美至少出現2583起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事件。這表明,對“中國”二字搞種族歧視的惡果已經顯現。如不遏制,美國國內的反華排外情緒會進一步撕裂美國社會。
第三,美方此舉嚴重損害中美關係的根基。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如果科研人員無法進行暢通無阻地交流,那麼中美科技合作便無從談起;如果連漢語教學都被貼上意識形態標籤,那麼美國民眾將失去了解真實中國的重要窗口;如果人文交流長期遭遇阻礙,兩國民眾心理上的距離勢必會越來越疏遠,而這種疏遠也勢必將作用於雙邊關係未來走向。
簡而言之,美方肆意破壞中美人文交流的行徑“百害無一利”,有違開放自由的美國立國之本,有違兩國民眾渴望增進了解的真實民意,有違包容發展、攜手並進的時代大勢。
奉勸一些美國政客,莫要執着於以冷戰視角看待中國,莫為一己私利而扭曲、裹挾民意,莫要成為中美關係發展史上不光彩的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