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連(左一)在哨位觀察警戒。焦曉晨攝
“010,我是204,在我哨位12點鐘方向傳來槍響……”
當地時間6月15日20時許,遠處的一聲槍響打破了南蘇丹首都朱巴夜空的寧靜,正在平民保護區哨位執行警戒任務的士官楊宗連,第一時間用對講機向值班室報告情況。
對於已是第3次執行海外維和任務的楊宗連來説,這樣的槍聲早已不再陌生。他曾這樣描述:“如果你在任務區聽見爆竹一樣的聲音,那就不用懷疑——肯定是槍聲!”
“初到南蘇丹維和任務區時,這裏的一切對我衝擊很大,每天都能聽見槍聲。”談到第一次到南蘇丹維和任務區的感受,楊宗連頗為感慨,第一次被人舉槍瞄準的感覺更是記憶猶新。
2014年,在一次保護工兵分隊施工過程中,22歲的楊宗連負責視頻取證工作。忽然一輛外方迷彩皮卡車停在了施工現場,車上人員下車後對着他大聲喊叫,並舉起槍指向他。劍拔弩張的場景,楊宗連此前只是在影視作品中見到,但卻從未經歷過。
“雖然之前經過許多次的演練,但真正遇到這種情形,還是有些緊張,語言的不通更是使風險驟增。這種時候,一定要沉着冷靜處理。”楊宗連説。
維和之路危機四伏,但無論是穿越荒無人煙的雨林執行聯合國護衞任務,還是在高風險區執行巡邏任務……每一次,楊宗連都直面危險、無畏向前。
第3次赴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前,有戰友不解地問:“宗連,你都去了兩次了還要去,那地方究竟有什麼吸引你呀?”
面對戰友的疑問,楊宗連剛毅的臉龐露出了有些靦腆的笑容,他説:“任務區的環境十分複雜,各種各樣的衝突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我想我多去一次,就能為那裏的和平事業多作一份貢獻,多保護一次那裏的人。”
如今,楊宗連除了每天都要穿戴上40多斤重的裝具執行哨位執勤任務,還要擔負聯合國營區外圍的武器禁區巡邏任務。在最高氣温達50攝氏度的南蘇丹,官兵們每次徒步巡邏不到10分鐘,渾身上下就會被汗水濕透。
“巡邏很累,但看着這裏一切都好,心裏很安慰。”楊宗連説。
一次楊宗連在帶隊執行武器禁區巡邏任務時,迎面駛來一輛載有兒童的摩托車,拐彎處路段顛簸,後座上的小男孩被甩下車來,躺在地上嚎啕大哭,瘦弱的身子讓人不禁擔心他的傷勢。
來來往往的摩托車、視距有限的路口,如若不及時處置很可能導致二次受傷。情急之下,楊宗連迅速指揮巡邏隊人員封鎖路口,趕了過去。
經檢查,小男孩並未骨折,楊宗連一直懸着的心這才安定下來。他隨即取出攜帶的急救包,對其傷口進行了消毒包紮。“謝謝!謝謝!”騎摩托車的男子在一旁用不熟練的中文連聲感謝。
在這裏,很多當地人都會説“你好”“謝謝”“中國軍人”等簡單的中文。就是這一聲聲真摯的言語,讓楊宗連深深地感到,“為和平堅守,我們無怨無悔”。
雨季的朱巴悶熱潮濕,槍響過後的夜空又恢復了寧靜,楊宗連和戰友站在3米高的哨台,時刻注意着周圍的一切,守護着平民保護區的安寧。
視頻製作:熊新遷、李欣
視頻編輯:於愷舟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