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島國靠鳥糞發家,鳥糞挖完後破產,打算舉國搬入澳洲一棟大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國這句古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大自然產生的資源,不但能解決人們的生存問題,也能實現人們發家致富的願望。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這麼一個島國,不產石油,卻因為鳥糞而發財。
瑙魯的方位
相信有些朋友已經猜到了,這個國家就是瑙魯。瑙魯位於中太平洋,大洋洲東北部,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面積21平方公里。上世紀末加入聯合國的時候,瑙魯是人口最少的成員國,到現在人口也只有1.3萬。
瑙魯至少在三千年前就有人居住了,密克羅尼西亞人和波利尼西亞人是最早的原住民,靠椰子等果實和水產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在十九世紀之前,這裏還是個世外桃源,無人涉足。直到1798年,開着捕鯨船的歐洲人發現了這個地方,將其命名為“快樂島”。
1886年,德國人通過英德協議率先進入該島,隨後這裏成為德屬新幾內亞殖民地,改稱“瑙魯”。起初德國人並沒有發現這個小島的價值。十九世紀末,有人發現島上遍佈着“鳥糞石”,自此瑙魯捲入了各方勢力的利益之爭。
瑙魯
鳥糞石被稱作“磷酸鹽礦”,可作為優質的肥料,用途很廣。
瑙魯島原本是一羣突出水面的珊瑚礁,數十萬年間,飛越太平洋遷徙的鳥羣把這裏當作中途休息站,鳥兒在珊瑚礁上覓食,也不斷留下鳥糞。年復一年,鳥糞堆起了這座島嶼,最終形成了表面的岩石層。
起初,厚達十餘米的磷酸鹽覆蓋着該島五分之三的面積。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1901年,英國獲准在瑙魯開採磷酸鹽礦。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僱傭澳大利亞遠征軍驅逐德國人,佔有了瑙魯。一戰結束後的1919年,瑙魯由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共管,但磷酸鹽的開採權仍然掌握在英國人手中。
鳥糞形成的磷酸鹽礦
1942年,挑起太平洋戰爭的日本佔領了瑙魯,也賺取了磷酸鹽的利益。二戰結束後,澳大利亞取代日本控制了瑙魯,很快又形成澳、新、英三國共管的局面。
十九世紀前半葉,殖民者從瑙魯強行開採的磷酸鹽就有數百萬噸。隨着工業技術的發展,開採速度與日俱增。1950年,瑙魯出口的磷酸鹽礦首次突破100萬噸。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消耗了其中的絕大部分,普遍被用於耕地和牧場的施肥。
瑙魯的磷酸鹽裝運站和運輸船
無節制的開採導致瑙魯的資源急劇減少,島上的生態環境也遭到嚴重破壞,原始植被日漸萎縮。不但人們的居住環境受影響,也讓一些鳥類喪失了棲息地,加大了滅絕的危險。雖然當地人屢次抗議貪婪的殖民者開採資源,但毫無作用。
1964年,瑙魯開始爭取獨立。聯合國卻提出,讓瑙魯人全部搬到往澳大利亞以北的克蒂斯島定居,瑙魯人當然不同意。1968年,瑙魯終於獲得聯合國的認可,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然後又加入了英聯邦。
在瑙魯人的不懈努力下,1970年,他們終於從英國人手中拿回了磷酸鹽的開採權。然而,眼紅殖民者已久的瑙魯人當家做主後,對資源的態度並沒有什麼不同。一些人提出適當開採資源,用賺來的錢到國外做基金投資,逐步降低對資源的依賴。
瑙魯機場
可是瑙魯政府沒有采納這個辦法,因為磷酸鹽的價格實在太誘人了。瑙魯繼續毫無計劃地大肆開採資源。當地人願意參加工作的並不多,他們引進了上萬勞工從事開採活動。被磨成粉末的礦物源源不斷地裝上船運到他國,瑙魯人依靠“挖鳥糞”迅速富裕起來。1972年,瑙魯人已經可以坐飛機出行了。
1985年的一篇美聯社報道聲稱,瑙魯人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全球最高,“比波斯灣那些產石油的酋長國還要更高一些……每個人都享受免費的健康保險、教育和住房……居民們開着嶄新的汽車和摩托車,一位警察局長因為給自己買了台黃色的蘭博基尼而聲名大噪。”實際上,開車繞島一圈只需要20分鐘。
瑙魯人
一邊盲目開採資源,一邊過度消費和投資,到80年代末,瑙魯已經面臨着雙重破產的危機:島上的資源已經被開採90%,生態環境瀕臨崩潰,政府債台高築,財政也即將破產。瑙魯用免税政策引入了很多國外的空殼銀行,這裏淪為洗黑錢的“聖地”,但並不能給瑙魯帶來多少收入。
2005年,大自然賜予瑙魯的資源被開採殆盡,幾乎所有瑙魯人都失業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澳洲墨爾本瑙魯大廈
自1993年以來,瑙魯周圍的海平面以年均5毫米的速度持續穩定上升,這個速度還在加快。瑙魯開採磷酸鹽也造成了陸地面積縮減。科學家認為,這個島嶼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海水淹沒。
80年代最輝煌的時候,瑙魯曾在臨近國家投資置業,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買下一塊比本國面積還大的土地,修建了一座52層的大廈,邀請數百名國外代表參加落成典禮,出手闊綽。有人説,將來瑙魯可以舉國搬入澳洲的大廈。問題是,由於後來的債務危機,澳大利亞已經收購了瑙魯的這些產業。
將來何去何從,瑙魯人很是迷茫,有朝一日,他們很可能接受多年前聯合國提出過的建議,舉國被安置。到時候也就沒有這個國家了。
參考資料:《瑙魯:鳥糞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