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葬禮,為何北靜王親自來路祭,還送給賈寶玉一個鶺鴒手串

賈家屬於四王八公的勢力陣營,在秦可卿的葬禮上,作者清楚的交代了這些王爺和國公們,這些人都是和賈家在政治上站在一個隊伍裏的。他們是鎮國公、理國公、齊國公、治國公、修國公和繕國公。這六家與榮寧二家,就是當日所稱的“八公”。秦可卿出殯那天,除了繕國公誥命亡故,其孫石光珠守孝沒有來,其他五家和賈家地位一樣的國公全都親自來送殯。

與賈家交好的四王分別是,南安郡王、西寧郡王、東平王和北靜王。書裏説,原來這四王,當日唯北靜王功高,及今子孫猶襲王爵。那天送殯的有南安郡王之孫,西寧郡王之孫,而王爺們都沒有親自來,東平王只設了路祭棚。王爺的地位比賈家高,不親自來送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北靜王在四王里居功最高,卻親自過來送殯。書裏這樣寫:

現今北靜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性情謙和。近聞寧國公冢孫媳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如今又設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畢,便換了素服,坐大轎鳴鑼張傘而來,至棚前落轎。手下各官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

北靜王這個舉動其實有些離譜,其他幾個王爺也和賈家交好,但都按禮制設了路祭棚,即便親自來送的也都是王爺的後代,這些後代們沒有“王”的爵位,與賈家還可以當作平輩來對待。但是北靜王是地位最高的一個王爺,況且死的又是賈家的孫子媳婦,他為何自降身份過來路祭呢?

無獨有偶,其實發生在北靜王身上奇怪的事情還不止是秦可卿出殯這一次。在書裏第五十八回,宮裏那個老太妃薨逝的時候,賈家和北靜王都去宮裏弔喪,當時賈家和北靜王共同租賃了一個下處,但是書裏説,東西二院,榮府便賃了東院,北靜王府便賃了西院。我們知道,南尊北卑,東首西次,古代把南視為至尊,而把北象徵為失敗、臣服,以東為首,以西為次。可見東要比西尊貴,北靜王和賈家在一起,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賃西院。發生在北靜王身上這些奇怪的事該如何解釋?

我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可能要從宮裏這個老太妃身上着手。在秦可卿葬禮的時候,北靜王親自過來送殯,當時賈家有點受寵若驚,賈珍説:“犬婦之喪,累蒙郡駕下臨,廕生輩何以克當。”而北靜王説:“世交之誼,何出此言。”並且書裏説,北靜王在轎內欠身含笑答禮,仍以世交稱呼接待,並不妄自尊大。可見賈家和北靜王府一直是以一種類似兄弟般的關係相處的,沒有君臣之分。並且這兩家也都和這個老太妃關係匪淺,和老太妃也是以一種類似親人的方式在相處,老太妃死的時候,兩家在宮裏弔喪了多日。

這個老太妃是先帝的一個妃子,如果是個男人和賈家關係好,有可能是在朝中結識的盟友,但是老太妃是個女子,和賈家關係這樣親厚,很有可能出嫁前就和賈家有交情了,而賈家在宮裏的靠山也很有可能是這個老太妃。所以這個老太妃要麼和賈家有親戚的關係,要麼就是以前和賈家有交情,借賈家與皇室的親暱而進宮做了妃子,一朝變尊貴後,一直感念賈家的恩情,和賈家關係親密。

而這個北靜王有可能就是這個老太妃的後代,因為自己的母親和賈家的親密關係,所以多少年來,北靜王也一直視賈家為世交,並且北靜王的確多次強調和賈家是“世交之誼”。在秦可卿送殯的路上,北靜王還特地送給了賈寶玉一個鶺鴒手串,這個鶺鴒手串的寓意不簡單。鶺鴒代表兄弟之情,北靜王當眾送給賈寶玉這個東西,就是在強調和賈家兄弟般的情分。

前面分析這個老太妃和賈家的關係,要麼以前和賈家是親戚,要麼是通過賈家的幫助做了妃子,我認為後一種的可能性大點。因為北靜王在賈家面前一直是以輩分較低的姿態來相處,尤其老太妃薨逝的時候,北靜王住了西院,他完全把賈家當作了長輩來對待。所以他極有可能是念在賈家舊日對自己上一輩的幫助之恩,多少年來,北靜王府和賈家都是以這種親戚的模式來相處,雖然後來地位比賈家要高,但是顧念賈家當日的知遇之恩。

因為北靜王和賈家有這層關係,所以秦可卿葬禮的時候,別的王爺可以不來,但北靜王卻不能不顧念舊日的這些恩情,他把賈家當作自己的一個長輩,親自過來送殯。並且送給賈寶玉這個鶺鴒手串,強調他顧念上一輩的恩情,願意自降一輩,和賈寶玉按兄弟來相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2 字。

轉載請註明: 秦可卿葬禮,為何北靜王親自來路祭,還送給賈寶玉一個鶺鴒手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