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科技頻道 原創]
外國人似乎有這樣的傳統,喜歡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公司,例如賓利、法拉利、保時捷等。今天我們介紹的車型——Gordon Murray T.50(以下簡稱T.50)也是如此,前面是設計師的名字,後面是車型名,也許你並不瞭解它,但我想很多80後在《極品飛車2》的遊戲中都開過他的作品,當然它也是遊戲中最快的車型——邁凱倫 F1。
Gordon Murray正是邁凱倫 F1的締造者,這款堪稱20世紀90年最偉大的跑車,擁有碳纖維單體座艙、V12自然吸氣發動機以及特別的三座佈局,百公里加速3.2s,最高386km/h的極速讓它保持了世界最快量產跑車的頭銜超過10年時間,以至於現在購買一輛邁凱倫 F1價格,已超過了當年的20倍,邁凱倫F1應該是量產車中最超值的理財產品了。
不過受限於當時的技術,Gordon Murray認為邁凱倫 F1也有諸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頭燈的亮度差強人意,後翼子板的造型缺乏立體感,還有行李廂拿取物品不夠人性化等,但這些在T.50上都會一一得到解決。
至於為何起名為T.50,答案是這是Gordon Murray在自己公司成立50週年,也就是在2017年開啓的一個項目,所以這其實更像是一個項目的編號。
看到圖片上的T.50,或許你並不會把它和超級跑車聯繫起來,因為它的外形實在太低調了,相比法拉利或者蘭博基尼那些外形誇張且戰鬥的外形,不得不説Gordon Murray有着自己的設計哲學。
他認為那些誇張的進氣口更多的只是虛張聲勢,多年後便會過時,他想把T.50打造成可以傳承經典的超級跑車,就像我們現在仍然會駐足欣賞邁凱倫F1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T.50線條簡潔,彷彿迴歸到更傳統的超跑美學設計。
在尺寸上,T.50的長度只有4352mm,寬度為1850mm,比保時捷911(參數|詢價)還小,其實和718更加接近。按照Gordon Murray的解釋,這樣的尺寸更適合在鄉間的窄路上行駛,同時也兼顧了日常使用,在城市中更容易泊車,也不會顯得過於招搖過市。
更重要的是,更小的尺寸會帶來更輕的重量,事實是Gordon Murray的確做到了,T.50的車身重量不足1噸,精確的説是986kg,這個重量和一台smart接近,但內部卻容下了一個轉速超萬轉的V12發動機。
那麼問題來了,如此低調的外形對於超跑來説,要如何在高速行駛時保持必要的下壓力呢?
就要説到Gordon Murray設計的另外一個著名作品——布拉漢姆BT46(B),這是輛不折不扣的F1賽車,曾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的F1比賽中,雖然僅參加過一次比賽,但卻以領先第二名34.6秒的驚人成績奪冠,而秘密就是車尾部的巨大風扇。
風扇的使用,極大優化了地面效應的發生,它在轉動時可以將車輛底部的空氣快速排走,從而確保巨大的下壓力產生,而這個風扇便是Gordon Murray開創的。其實在邁凱倫 F1上,也使用了類似的風扇,它可以提供3-5%的下壓力,但並沒有經過嚴格的測試。
風扇的引入,使得T.50不需要那些繁多甚至誇張的空氣動力學套件,這也符合Gordon Murray的設計理念。設計之初他是想把風扇佈置在發動機艙內的,但空間不夠,所以只能放在尾部了。這個風扇的直徑為400mm,完全依靠電子控制,所以可以更精確的控制啓動時間和轉速,風扇最大可以達到7000rpm的轉速,擁有8.5kW的功率。
當然,要讓T.50擁有出色的空氣動力表現,並非這一個風扇就能做到的,它同樣需要尾翼的配合。Gordon Murray為駕駛員提供了多達6種模式,這包括了2種自動模式,以及4種駕駛員可以選擇的模式。
其中之一的自動模式(Auto Mode),風扇是不工作的,完全通過車身的空氣動力學套件提供下壓力,此時和普通的超跑沒有區別,擁有常規的地面效應。即便如此,它擁有的下壓力也會比邁凱倫F1要出色很多。因為考慮到當時邁凱倫F1的極速表現,Gordon Murray並沒有為它設計過大的的下壓力。
T.50的第二個自動模式也可以理解為制動模式(Braking Mode),在大力剎車時自動開啓,此時尾翼會升起呈45°夾角,風扇速度也會開到最大,下壓力將增加100%,241km/h至靜止剎車距離,可以縮短驚人的10m距離(注意:不是剎車距離只有10m)。如果去除風扇的功能,在當年的邁凱倫F1上也有類似的應用,你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空氣動力輔助剎車,在邁凱倫F1上尾翼同樣會升起,但只會增加30%的下壓力,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超級跑車都具有類似的功能,以縮短制動距離。
在流線模式(Streamline Mode)下,T.50的尾翼角度會下降10°,關閉相應的閥門後,風扇會選擇性的抽取車頂的氣流。此時風扇吹出的氣流會形成一個長尾效果,風阻降低12.5%,同時還能獲得15kg的推力。對於車輛來説,車身不會因為過大的下壓力而壓縮懸掛行程,所以不但能降低油耗,也會變得更加安靜。
剩下的4種模式就比較有趣了,首先是流線模式(Streamline Mode)。我們知道,隨着車速的增加,在下壓力增加的同時,風阻係數也會增加,例如在德國不限時速的公路上高速巡航,因為下壓力過大,會失去車輛的懸掛行程餘量,流線模式便可在此時發揮功能。此時尾翼角度下降10°,關閉相應的閥門後,風扇會選擇性的抽取車頂的氣流。此時風扇吹出的氣流會形成一個長尾效果,風阻降低12.5%,同時還能獲得15kg的推力。對於車輛來説,車身被懸掛托起,不但能降低油耗,並且也會變得更加安靜。
既然有減少下壓力的情況,那自然也會有增加下壓力的模式。在高下壓力模式下(High-Downforce)便可以利用風扇,以及增加10°尾翼的開啓角度,來增加50%的下壓力。
V-MAX模式(V-MAX Boost)是T.50最極端的模式,它在流線模式的基礎上,使用48V電動機額外增加的30馬力,最終可以得到700馬力的綜合動力輸出,但這隻能維持幾分鐘的時間。
最後一種是測試模式(Test Mode),在我看來説是炫耀模式似乎更合適,因為這時T.50是靜止的,它可以展示尾翼和風扇的工作狀態,此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向朋友介紹T.50獨特的風扇工作原理,當然也可以檢查它的工作狀態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