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起印度,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印度種種奇葩的行為了,比如説當年印度閲兵時所出現的場面,在如此端莊肅穆的場合一排排疊羅漢式的摩托車從廣場上經過,畫風實在有些迷離。
而除此之外,印度國產的一些電影片也十分雷人,包括當地民眾的生活狀態,飲食習慣,都讓人覺得印度這個國家好像開玩笑一樣,十分不認真,另外,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下帶來的社會不平等,都讓人覺得這個國家連紙糊的老虎都算不上。
可儘管如此,縱觀歷史,印度卻是一個十分好戰的國家,常常與鄰國摩擦不斷,還都是自己這邊先挑的頭,那麼為何戰鬥力不高,印度還這麼囂張好戰呢?
自建國後紛爭不斷,戰爭接踵而至
1947年,印度正式獨立,其實跟我國正式建國的時間相差不多,可在參與的戰爭數量上相差的可就大了。在擺脱了英國殖民地的身份之後,印度着實有一些狂妄自大,以為自己擺脱了他國的控制就成為了世界一流強國。
根據不完全統計,1947年到1971年之間,印度光是跟巴基斯坦的大規模戰爭就前後打了三次,其他小的摩擦與地方性衝突更是接連不斷,期間還夾雜着1961年為了爭奪殖民地與葡萄牙的衝突,1962年和中國的衝突等等,好不容易肯安定一段時間,在1984年又發生了錫亞琴冰川衝突。
所以相對來説,印度在當時奉行的策略就是要打,無論是侵佔了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在一些地方有異議。
不過在這麼多場戰爭之中,除了跟中國的那次戰爭印度沒討到甜頭,其他的幾次戰爭還都是戰無不克,全部都取得了勝利。
自身地理位置的優越與其他國家的縱容
這首先就要説到印度自身的地理位置了,作為南亞的一大國家,除了三面環海之外,在北方正好有喜馬拉雅山脈可以作為天然的保護屏障,周圍除了小國還是小國,只有巴基斯坦才能勉強跟印度碰一碰,其他的國家實力自然居於印度之下,這也就間接造成了印度是世界強國的假象。
而且近些年來,依靠國內大量的青年廉價勞動力,印度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國內的GDP不斷攀升。自當年印度成功擺脱英國獨立以來,老是擺不準自己的位置,覺得自己就該去統治其他當年英國殖民過的地方,加上週邊又都是一些小國,所以總是對其他國家的領土主權不夠尊重。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美俄對印度的縱容,按照道理來説,一個時常引起戰爭的、攻擊性極強的國家怎麼會讓一些強國視若無睹,不認為其構成潛在的威脅呢?但事實上,正是因為印度常常挑起爭端,所以需要大量的軍事武器,那麼這些武器都是從哪裏來的呢?那就是俄羅斯。
每年,俄羅斯都會出售大批量的軍火給印度,由此產生的高收益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俄羅斯國家內部的經濟問題,這種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俄羅斯自然不會發表意見。
而反觀美國,其更是將印度作為中東和太平洋地區的一雙眼睛,想利用印度時刻掌握這些周邊地區的動態,所以不想讓兩國的關係鬧得太僵,也就任由印度胡作非為了。
從根本來説,印度自己還是有點真功夫
但就算自己的地理位置再優越,其他國家再不干涉印度發動戰爭的動機,至少國家的實力得撐得住,不然名聲再大也是紙老虎,印度的確是有點真功夫的。
根據相關調查,印度正規部隊的人數高達115萬人,這在世界各國擁有的軍隊數量上也是名列前茅的,雖然國家的基礎設備和研發能力比較差,但好在人家肯花錢買,依靠大量進口獲得許多先進的強力武器,由此堆砌出一批質量上乘的軍隊。
而且在印度國內,軍人的待遇也非常高,由此許多青壯年們都願意主動申請去當兵,這也利於軍隊能夠招納到更多的軍事人才。
另外,由於種姓制度仍舊存在,很多人民還是逃脱不了這種思想的枷鎖,在真正的戰爭到來之時,很多名義上位於社會最底層的貧民們就願意登上戰場,戰鬥力還十分強悍。
説到底,印度還是沒有經過真正的獨立戰爭,他們的獨立相對於世界上那些真正在戰火中淬鍊最終成功獨立的國家是不一樣的。
和平來得太過於容易反而不是好事,讓人不懂得去珍惜這種可貴,反而錯誤地評估自己,從而固步自封,以為自己能騷擾欺負周圍的小國就已經站到了世界的巔峯,殊不知出來混總是要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