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突出“大聯動”聚合效應強

貴州日報

自今年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以來,黔西南州堅持黨建帶羣建,工青婦組織聯動,實現“1 1 1gt;3”的聚合效應。截至7月23日,黔西南州工青婦組織已累計協調投入資金624.6萬元,用於搭“五橋”建“五家”。

在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中,黔西南州從頂層設計中突出工青婦組織“大聯動”(即思想引領聯動、就業創業聯動、關愛幫扶聯動、權益維護聯動、公共服務聯動),州、縣兩級均建立了大聯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並以縣(市、新區)為單位成立了9個“新市民·追夢橋”聯合黨總支,在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全覆蓋設立了44個聯合黨支部。通過聯席會議,建立聯合黨總支、聯合黨支部,充分整合工青婦三家資源,實現了工青婦組織“1 1 1gt;3”的聚合效應。同時,州、縣兩級工青婦抽調人員組成工作推進組,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調研指導,協同配合相關部門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解決“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有人幹事”上,黔西南州打造“羣團幹部 社工 志願者 N”的聚合模式,不斷壯大“新市民·追夢橋”志願服務隊伍。重點招募以“羣團幹部(西部計劃志願者)”為核心,組織動員、聯繫社區工作者、愛心人士、青年社工、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N”元素組成的工青婦“新市民·追夢橋”志願服務隊,共選配124名西部計劃志願者、197名工會社會化工作者、公益性人員以專(兼)職形式從事“新市民·追夢橋”工作。志願服務隊伍通過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扶貧濟困、助學圓夢、矛盾調解、移風易俗文明宣傳等為抓手,引導新市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激發了新市民自治活力,初步實現了從“被動管理”向“主動自治”的重大轉變。

在推進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中,黔西南州工青婦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少年兒童融入新生活做文章,因地制宜根據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民族文化特色,創辦新市民子女興趣特長班。(程瑞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74 字。

轉載請註明: 黔西南:突出“大聯動”聚合效應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