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中印兩國前段時間爆發了邊境衝突,印度國內的“反華”聲浪逐漸高漲,以至於如今出現了抵制“中國製造”的風潮。面對兩國之間的衝突和摩擦,中國積極呼籲兩國之間加強溝通協調,用外交方式來解決問題。
然而面對中國的好言相勸,印度卻顯得不知好歹,近期直接開啓了對中國的經濟制裁。除了暫時禁止進口中國商品以外,印度此時又將矛頭對準了中國企業。
印度對中企的打壓
根據人民日報7月5日的報道,印度政府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理由,宣佈禁用59款中國手機應用。而對於那些不願意刪除APP的印度民眾,甚至還有官員想出來用免費領取口罩作為獎勵的辦法。
此外根據印度本土媒體的報道,印度政府將加大對中國的“經濟攻勢”,未來將不允許任何中資公司參加印度的公路建設項目,同時也不能投資印度的中小企業。而中國通信巨頭華為和中興最近也成為印度政府的“眼中釘”,印度的電信部門目前正在考慮是否將這兩家公司視為國家安全威脅。
在基礎設施方面,印度電力部門宣佈將檢查所有從中國進口的相關產品,並判斷是否構成網絡威脅。然而印度政府可能低估了本國對於中國設備和電子元器件的依賴度,一旦與中國的貿易受阻,很可能會導致印度國內大幅度的物價上漲。
此外印度用户和本土企業早已和中國製造捆綁頗深,採用行政命令強制讓中印兩國經濟“脱鈎”,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中國外交部的反擊
針對印度方面對中企接連出手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終於一改忍讓的態度,表示要堅決維護本國利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印方有關公告表示強烈關注,正在瞭解核實情況。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
印度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印兩國在務實領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種合作格局受到人為損害,實際上並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
印度近期因為邊境問題與鄰國關係變得十分緊張,原本疫情期間中印兩國可以通過合作促進經濟發展,然而印度國內的民粹主義卻將國家引向了歧路。今年的印度經濟已經遭受嚴重影響,政府不得已用外界矛盾的方式轉移公眾注意力,然而這種自我安慰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宏網、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