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真面目

編者按

近一段時間以來,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代表的一些美國政客發起所謂“清潔網絡”計劃,該計劃從清潔運營商、清潔應用商店、清潔移動應用、清潔雲以及清潔電纜等五個方面排擠中國互聯網企業、產品及服務。美國宣稱此舉是為了所謂“保護公民隱私和個人自由”,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等等。在網絡安全上曾發生過“斯諾登事件”等監聽監視行為的劣跡斑斑的美國政府,高談“清潔網絡”的居心何在?本版特邀三位專家分別從法理、道義和科技發展角度為讀者揭示美所謂“清潔網絡”計劃背後的險惡用心。

  嚴重違背法治精神的霸權主義行徑

作者:柳華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由美國挑起並不斷升級的中美關係緊張局勢已由經貿摩擦逐漸向更廣泛領域擴大。當地時間8月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拋出的所謂“清潔網絡”計劃,不僅是向中國潑的污水,更是向各國努力維繫的國際公平秩序、在逆境中苦苦支撐的世界經濟以及亟須加強的國家間友好合作關係投射出的破壞性巨大的髒彈。

  美國霸權行為嚴重違背法治精神

所謂的“清潔網絡”計劃聲稱要確保不受美國信任的中國電信公司不為美國和其他國家提供國際電信服務;要從美國應用程序商店中刪除他們聲稱不信任的中國軟件;阻止華為和其他不受信任的手機供應商預先安裝或下載美國最常用的應用軟件;聲稱要限制中國雲端服務提供商在美國收集、存儲和處理大量數據和“敏感信息”的能力;更要排斥中國公司競標、建設和使用連接全球互聯網的海底電纜。美國不僅要自己這樣做,還要脅迫其他一些國家和企業加入該計劃。

美國一直自詡法治國家,還動不動就對其他國家的法治問題指手畫腳。然而,儘管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公司一直在小心翼翼地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可是美國政府卻不斷限制、打壓、排斥中國公司。美國以政治劃線,大搞身份政治和雙重標準,動輒揮舞制裁大棒,任意制裁在美國境內外的守法企業,公然、大規模、系統性違背市場準入、平等保護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等法律原則。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行為沒有證據支持。8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情況下,簽署行政令,稱抖音海外版(TikTok)和微信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國個人或實體與抖音海外版、微信及其中國母公司進行任何交易。由於針對中國公司的指控事項缺少事實基礎,沒有證據支持,遭到國際輿論指責反對。比利時《回聲報》援引法國安全領域知名專家巴蒂斯特·羅貝特的話報道,分析抖音海外版程序代碼後,並未發現任何異常。美國中情局的報告也指出沒有證據證明中國情報機構攔截了TikTok數據或利用其侵入用户手機。21日,美國微信用户聯盟律師還對美國政府的“微信禁令”提出訴訟,稱美國政府沒有提供具體證據來支持“美國使用微信會損害國家安全”的論點。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行為是對國家安全保護概念的濫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2日指責美國將越來越多的經濟和社會活動看作“國家安全”問題,美國政府將需要直接干預市場和民眾生活,文章指出,“當所有事都成為國家安全問題,國家安全就不復存在”。這不是美國首次針對別國有競爭力的企業下手,也不會是最後一次。美國今天濫用“國家安全”藉口,用“莫須有”的指控手法通過行政禁令的方式打壓中國企業,形成並強化其霸權主義行為的慣例,明天也會對其他國家企業如法炮製。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行為是“當代海盜”。美國政府在打壓TikTok的過程中試圖強行介入商業公司談判,甚至揚言TikTok與美國企業的交易應當上交一大筆“佣金”給美國國庫。美國一向標榜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卻要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場、強買強賣、剝奪企業合法財產,何異於赤裸裸掠奪的強盜行為,是對法治原則和法治精神的背叛,顯示了其法律制度及其實施的政治化和虛偽性。

美國政府對中國企業的打壓行為沒有遵循程序正義。TikTok23日宣佈將就美國政府8月6日對TikTok的行政令沒有遵循正當法律程序起訴美國政府。美國對中國企業貼標籤、搞污名化,進行行政制裁,既沒有經過嚴肅的法定程序,沒有準確的比例原則、相稱原則的考量,也沒有向受到其政令威脅或者傷害的企業與個人提供有效的申訴、救濟途徑。這完全不是一個法治國家,一個市場經濟國家所應有的作為。

  美國霸權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

國家間的競爭和利益衝突的出現是難免的、客觀存在的,相關國家之間需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開展溝通和協調,而越是複雜的問題越需要以國際法為底線。美國的“清潔網絡”計劃意味着“脱鈎”在美國不僅僅是政治口號,而且是正在成為非法侵犯中國國家、企業和個人合法權益的具體行為。美國違反國際法,不斷通過國內立法實行長臂管轄,直接干涉中國內政。針對特定國家、特定行業、不分青紅皂白的偏見、歧視和不公,是大範圍、大規模地破壞法治、公平,侵犯他國及其企業、公民平等權利和其他權益的惡行。美國針對中國的霸權行為不斷升級,其立場和行為威脅的不僅是中國,而且是每一個作為國際社會平等成員的主權國家及其人民,是國際社會整體的和平與安全、發展與繁榮、法治與穩定。

過去日本、法國等國都有著名的跨國公司被美國打壓、甚至打垮的實例。現在美國動不動就對他國進行單邊制裁,四處點火,形成了攪局者和麻煩製造者的國家形象。世界各國都不能心存僥倖,如若任由潘多拉的盒子打開,聽憑魔鬼鑽出了密封它的瓶子而不加制止,未來各國都將面臨美國霸權主義愈演愈烈的挑戰、困擾和傷害。

美國利用在科技,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領先優勢,一直在做種種監控其他國家政府或者個人的勾當,現在卻毫無證據地攻擊中國,口口聲聲講“清潔網絡”。這種蠻橫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顛倒黑白、歪曲事實的問題了。該計劃更是一種針對中國的、對特定行業和領域的全面歧視和侵犯。它超出了對單個企業或者個人的處罰,是針對一個國家涉互聯網和電信服務的企業羣體和整個行業的打壓。這直接侵犯了有關公司依國內法和國際法享有的正常經營的權利以及其合法權益。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範圍之大,違法情勢之嚴重,應當引起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現行的國際法是普遍適於世界各國的,是以維護國際和平與發展,促進人權與人類尊嚴為正確導向的。國際社會已不再是原始叢林。美國的危險舉動和霸權行徑是世界不確定性風險的源頭,美國必須承擔違背國際法、破壞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責任。

踐踏國際道義的強權政治本質

作者:凌勝利(外交學院國際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近期,美國政府發起針對中國的所謂“清潔網絡”計劃,意味着美國對中國高科技領域的絞殺進一步升級。該計劃包括清潔運營商、清潔應用商店、清潔移動應用、清潔雲以及清潔電纜。美國宣稱此舉是保護美國公民隱私和美國公司最敏感信息的一項全方位計劃。不過美方此舉在道義上存在先天不足,這也導致其即便實施也必會四處碰壁。

在國際關係當中,權力、法律和道義往往是影響國家行為的重要因素。權力使得國家行為存在物質支撐,法律賦予國家行為合法性,道義則為國家聲譽加分。一國的對外行為,如能兼具三者無疑會使其相對成功。如果僅靠權力,不顧國際法律與道義,往往就是強權政治和單邊主義。美國發起的“清潔網絡”計劃,既缺乏國際法方面的依據,也毫無國際道義可言,顯示了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本質。

“國際道義”反映的是國際社會相處中的“應然”準則,體現的是國際社會對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所謂國際道義,其價值取向就是國家之間的公平正義,體現了國際社會的人心向背。國際道義具有相對性,這種相對性表現為不同的時代道義的標準不同,在同一時代不同國家之間的道義水平的橫向對比也有高低之分。從美方此舉來看,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毫無國際道義可言。

首先,美國自身在網絡領域可謂劣跡斑斑。中國有句老話叫“正人先正己”,如果美方認為中國企業有道義瑕疵,那就先審視下自身。美國動輒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和阻礙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指責中國通信企業危及美國公民隱私和國家安全,事實上這是典型的強權政治。美國在國際網絡領域的不佳形象早已有之。美國不僅發生過“斯諾登事件”“維基解密”等網絡安全事件,還被曝光實施“稜鏡門”計劃。此外美國情報組織對其他國家甚至包括美國盟國的監聽也無處不在。此前就曝光過美國情報機構對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長期監聽。由此可見,美國在網絡領域並不清白,其在道義上處於劣勢。美方這些拙劣的做法在國際上已經是人盡皆知,如今美國卻要求對中國實施“清潔網絡”。且不説中國企業並未侵犯美國公民隱私與國家安全,美國自身在網絡領域的負面形象和諸多惡行也使得其難以佔據道義高地。

其次,美國大搞國際圍剿出師無名。為了儘可能絞殺中國的通信企業,美國不僅自己對中國企業痛下殺手,還脅迫其他國家和企業與其一道對中國企業實施圍剿。以華為、騰訊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何錯之有,其是非曲直自然應交由國際法來判斷。從美國的所作所為來看,依據其十分勉強的國內行政命令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封鎖,並通過長臂管轄方式逼迫美國內外企業脅從,是毫無法律依據的霸道做法。而使其他國家追隨美國也無道義感召可言,美國只能依靠自己的權力肆意妄為。如近期華為在一些國家遭到限制,與美國對這些國家的不斷施壓不無關係。事實上,這些國家對於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或技術有沒有安全風險心知肚明,但架不住美國三番五次的施壓,不得不“助紂為虐”。換而言之,這就是典型的美式霸權主義,將一己私利凌駕市場準則和國際規則之上。既然師出無名,當然也就缺乏國際道義。對此中國外交部已經明確表示,美方有關做法根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完全是惡意抹黑和政治操弄,其實質是要維護自身的高科技壟斷地位,完全違背市場原則和國際經貿原則,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典型的霸權行徑。

中國在網絡領域相比美國體現了更高的道義水平。對比中美在國際網絡領域的所作所為,道義高下立見分曉。對於美國的通信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基本都是依據相關法律進行依法管理,給予美國和其他國家在華企業公平的貿易環境,沒有采用行政手段逼迫美企接受不公平貿易競爭,更沒有強行將美國技術與設備從中國清除。而美國的“清潔網絡”計劃缺乏國際法依據,基於美國國內行政命令的政治迫害色彩濃厚。對於國際道義而言,彼此之間的對等非常重要,也即中國古人所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換言之,美國希望自身企業也遭遇類似的強行清理嗎?中國並沒有對美國企業採取類似的蠻橫做法,實際上就顯示了中國在道義上比美國更為可取。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雙方的所作所為備受國際社會關注。所謂公道自在人心,對於中美在網絡領域的道義高下,明眼人一目瞭然。

在一個全球化、網絡化時代,美國此舉無疑是逆時代潮流而動。美國此次宣佈的“清潔網絡”計劃,既涉及硬件,也涉及軟件,既要依靠美國國內粗暴執行,也依賴其他國家與美國的配合。從實施角度而言,難度極大。一是美國此舉需要很多企業的參與。事實上,在通信領域,企業之間的合作非常密切,這也有助於企業實現成本優化和利潤最大化。美國如強行要求這些企業與中國“切割”,將會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這些企業重新確定自己的技術路徑和產業鏈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也會因此喪失巨大的中國市場,其面臨的代價不可低估。二是美國要求其他國家的配合面臨不確定性。網絡技術的全球互聯互通符合科技規律和歷史規律,多標準、四分五裂的網絡格局最終會導致全球互聯網建設的倒退。其他國家對美國此舉並不贊同,因而能否執行存在不確定性。如此前英國雖宣佈要禁用華為5G技術,但設立的時間節點卻有對美國國內政治變化的預期。如今美國要實施一場聲勢浩大的“清潔網絡”計劃,需要其他國家在利益權衡上做出更大的犧牲,美國恐怕高估了其國際動員能力。如果其他國家並不積極配合美國,美國的如意算盤必會落空。

總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為了轉嫁國內壓力,不斷將中國視為替罪羊,在諸多領域頻頻向中國發難。高科技領域被美國視為中美核心競爭領域,為此美國不擇手段,“清潔網絡”計劃不過是其霸權主義的再次體現,對中美關係的損害顯而易見。全球化的歷史潮流難以阻斷,網絡技術的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美國搞所謂的“清潔網絡”計劃不過是倒行逆施,註定會困難重重,難以長久。 

  逆時代潮流 壓制全球網絡技術進步

作者:唐新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網絡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

美國政府的“清潔網絡”計劃本質是要建立基於美政治意識形態的“數字俱樂部”,依照政治親疏關係重新切割全球網絡空間,妄圖構築新的數字霸權體系。從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角度看,互聯網是全人類文明創造的共有財富,互聯互通是互聯網存在的根基,邁向萬物互聯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平等共享網絡空間資源是人類文明的價值共識,而企圖割裂網絡空間攫取全世界人民數字果實的霸權行為,既違揹人類科技發展的基本規律,又與數字時代人類文明的基本價值觀背道而馳,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單邊主義行徑是逆時代潮流的。

揭開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真面目

8月10日,一對父女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參加大型抖音海外版(TikTok)視頻拍攝和粉絲互動活動。新華社發

  萬物互聯是全球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成長,尤其是信息通信技術高速迭代創新,推動人類社會向信息化加速邁進。

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蓬勃發展,豐富了網絡連接的適用範圍和效率,大幅改善了移動連接速率,提高了設備連接的密度與門類。加速構建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空間,使全球的網絡空間正朝着萬物互聯、地空聯通、地球全覆蓋的趨勢發展。而美國推出的“清潔網絡”計劃的五條“清潔路徑”均是朝着封閉網絡空間逆行,“清潔運營商”將只剩“五眼聯盟”的“俱樂部”,“清潔應用商店”將把全球應用“大超市”變成“小賣部”,“清潔雲”將使全球雲服務資源“愁雲慘淡”,“清潔光纜”對全球光纜的干擾將使全球網絡空間形成“數字藩籬”,這些後果顯然不符合當今全球信息化發展的大趨勢。

  平等共享是人類在網絡空間活動的根本價值

互聯網的結構是按照“包交換”的方式連接的分佈式網絡,這一結構的先天稟賦就決定了平等、共建、共享的理念是人類建設和使用互聯網的根本規律和價值遵循。

互聯網自1969年誕生以來,就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重塑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平等共建的網絡空間已成為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於1994年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26年間,互聯網深刻改變着中國人的生活,併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中國對全球互聯網的建設與貢獻也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網絡空間的發展與繁榮,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成果也與世界人民不斷共享。中國不斷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構建更加高效的萬物聯通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中國不僅建設好自己的網絡基礎設施,也積極參加其他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與世界共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中國為全球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尤其為促進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美國政府策劃的“清潔網絡”計劃則是企圖獨享獨佔全球網絡空間資源,這一政治謀劃與互聯網的基本拓撲結構相背離,也與互聯網的發展規律相左,更違背了人類在網絡空間可持續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價值遵循。

  科技霸權嚴重損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自2018年美國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國政府對華科技創新的遏制戰略全面開啓。美國以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為藉口,利用其國內法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發起調查,濫用其國家安全理由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制裁和投資審查,密集出台出口管制政策加緊封堵中美技術合作,通過驅逐、拘捕、拒籤等手段切斷中美科技人員交流互訪等。近期,美國政府推動“清潔網絡”計劃,目標是通過濫用國家安全概念試圖聯合封殺和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該計劃是美國政府對華科技遏制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美政府企圖重新構建新的科技霸權體系的重要步驟。但是,其所謂的以“清潔路徑”來實現科技霸權只會使其“誤入歧途”。

首先,科技霸權嚴重損害美國人民的利益。美國是全球技術創新活力的策源地,中國擁有全球數字產品和服務最大消費羣體,兩國在科技領域深度融合。美國企業惠普、英特爾、微軟、德州儀器等十幾年前就進入中國市場並獲得了豐厚的收益。而中國的大量科技企業也為美國科技企業產品提供了電聲器件、金屬結構件、PCB板等重要零配件產品,為美國當地創造了大量的新興就業機會,更繁榮了美國的數字經濟。而美國政府基於政治偏好強行剝離中國科技產品與服務,只能導致美國高科技產品供應鏈的中斷,抬高美科技企業製造成本,縮減美國科技領域就業機會,阻礙美國數字經濟發展動能,這些系統性損失最後還是由廣大美國民眾埋單,損害的也是美國人民在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中的巨大利益。

其次,科技霸權嚴重損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清潔網絡”計劃將破壞全球網絡技術設施的安全,擾亂全球信息通信產業鏈和供應鏈,阻隔全球互聯網運營、應用及服務的互動。其中對供應鏈的破壞力風險最大,在美政府標榜的政治意識形態下劃分數字信任標準,使得全球科技產品供應商將被打上不同的政治標籤,這導致原有的緊密交織的全球供應鏈網絡面臨割裂風險。全世界人民都將因為科技供應鏈的破碎、網絡空間的阻隔而承受高昂的信息成本,全球數字經濟的繁榮也將因“數字藩籬”備受衝擊,世界各國的人文交流也會因網絡空間的隔閡而阻滯。

再次,科技霸權嚴重破壞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秩序。“清潔網絡”計劃中所謂的高等級“數字信任標準”將導致全球網絡空間的信任危機,網絡空間出現碎片化、分層化,這將加劇網絡空間的衝突風險,滋生網絡空間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助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蔓延,拉大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數字鴻溝,嚴重威脅全球網絡空間的安全與穩定。

從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維度看,科技文明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企圖通過構築霸權體系壟斷高科技成果的單邊主義終歸不符合時代潮流,人類發展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創造的先進科技成果終將惠及全人類福祉。萬物互聯的網絡空間屬於全人類的共享空間,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才是順應數字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4日 13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378 字。

轉載請註明: 揭開美國“清潔網絡”計劃的真面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