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釣了一輩子的魚,都沒有明白的一個道理,是什麼道理呢?其實説起釣魚,其中的道理,是真的很多。而縱觀古今,最會釣魚的人,恐怕還是姜子牙,直鈎釣魚,願者上鈎,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
可見姜子牙的執着,把自己釣窮了,甚至還把老婆給氣跑了,還繼續釣魚。縱觀我們現如今的人,誰能做到這樣?誰能釣魚到這種境界?我們現代人釣魚,大多數是為了改善一下生活,特別是農村的人,就是想改善一下伙食。
而稍微條件好一點的城市人,他們釣魚,或許就是為了放鬆一下自己,消遣一下,娛樂一下,感受一下靜坐帶來的身心愉悦。説真的,釣魚,對於我而言,就跟畫畫一樣,一坐下去,就很難起來,一坐就是一上午,一下午,有時候是一整天。
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相信很多釣友也是有這樣的感覺,真正釣魚,釣進去了的人,一上午,就感覺一眨眼的功夫,就沒有了。而沒有釣進去的人,就感覺是煎熬。可見釣魚先要入境界,就是打坐一樣,六根無法清靜的人,靜坐不了多久。
而釣魚還有一種境界叫千萬孤獨。相信大家都讀過這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其實釣魚中的道理,釣者自明。能讓一個人能很快安靜下來,能磨鍊一個人的脾氣和性格。
愛動的人,脾氣火爆的人,可以説就很難釣到魚,一般能釣到魚的人,都是注意力集中,眼睛一直盯着湖中,風吹起幾道波紋,都能數得清楚,魚上鈎,或是在水中有什麼動靜,很多人都能透過水感覺的出來,從魚漂的動向,就能感覺出來。
説到這裏,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梭羅的一段語錄,很多人釣了一輩子的魚,都沒有明白的一個道理,文字如下:
許多人釣了一輩子的魚,卻不知道他們釣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魚。——梭羅
讀完梭羅這段語錄,相信也只有真正釣者才能明白,外行人,看到的是他們在釣魚,而他們真正釣的不是魚,而是一種心情,一種境界而已。很多釣者被人嘲笑,又沒有魚吃了?其實他們壓根就不是魚而已,這就是局中者清,旁觀者迷而已。
今天有幸跟大家一起讀到了梭羅這樣的語錄,我們不妨藉着這段語錄,更深入來分析一下,探討一下,反省一下。
就像海明威一樣,從釣魚中學習到很多道理,比如毅力。
記得海明威《老人與海》中就寫過這麼一段語錄,“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假如不是毅力,誰又做到這樣呢?八十四天,都記得那麼清楚。
差6天,就是三個月了,一條魚都沒有釣到,釣的是什麼?無非是堅持,是毅力。倘若這84天,他沒有去釣魚,該是多麼難受的84天?可見釣魚真的能沉澱一個人的性格和秉性,即便84天沒有釣到魚,他卻釣了不一樣的自己。
而姜子牙釣魚,更説明他釣的不是魚,而是自己為魚餌,釣周文王而已;
而姜子牙一條魚沒有釣到,卻能釣十幾年,根據記載,他好像釣了十六年的魚,卻一條沒有釣到,可見他釣的真不是魚。而是把自己當魚餌,在釣文王。因為他半百年齡了,跟文王沒有什麼交情,也只有把自己搞得奇怪一點,引起文王的注意。
如是姜子牙就在文王回都城的途中,用直鈎釣魚,文王見了,就稱奇,問姜子牙直鈎釣魚,釣了多久,姜子牙説十幾年了。在姜子牙那個年代的人,對這樣的奇人異事,都是很關注,很尊敬的。
文王通過跟姜子牙簡單的交流,就發現姜子牙不僅奇,而已有才,就招入自己的帳下,最後姜子牙也不負所望,幫助文王建立了周朝。很多人可能問,姜子牙直鈎釣魚,他釣到魚了嗎?
其實答案就在梭羅的語錄中,他們釣魚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魚,姜子牙釣的是西伯侯周文王而已,這就是很鮮明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知道西伯侯求賢若渴,並且自己也有遠大的抱負,既然自己是賢者,他就要別人去請才肯出山相助,用直鈎釣魚,目的就是讓自己與他人不同,這樣才能引起西伯侯的注意。
我們讀了梭羅的語錄和了解了姜子牙釣魚的故事,我們現實中就不應該去嘲笑一些為什麼釣了一天魚,一個魚都沒有釣到,他可能釣的不是魚,而是一種心情,一種境界而已,是我們旁觀者所不能感受的。如果真想吃魚,用得着去釣嗎?魚很貴嗎?
所以説很多人釣了一輩子的魚,都沒有明白的一個道理,被梭羅的語錄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