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要教會孩子這幾件事,將來不會受欺負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綜合

大家都知道,孩子性格的養成,和後天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和小時候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孩子性格方面的培養是很重視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好的性格,如開朗、寬容、堅強等,但父母應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歡歡一樣吧。

歡歡是一個沉默寡言的小孩兒,在生活中很是謙讓,不懂得拒絕別人,甚至有些膽小怕事。其實,歡歡之前先是一個乖巧懂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小夥伴都很喜歡和他玩。可有一次,他在玩耍中和同班同學茜茜起了爭執,茜茜的性格比較衝動,便動手打了歡歡,還霸佔了歡歡的玩具,歡歡覺得打人不對,便沒有還手。回家後他委屈地把這件事情講給媽媽聽,媽媽因為工作繁忙,心情很煩躁,只是敷衍的對歡歡説了兩句不痛不癢的話。歡歡心裏委屈極了,此後別人欺負他,或者遇到什麼困難,他也不願和媽媽説了,只是一個人把默默的把事情藏在心底。漸漸的“不敢還手”的成為了同學們眼中好欺負的對象,今天小四借筆不還,昨天小雪讓歡歡幫她寫作業,明天昊昊搶他的玩具,歡歡因為不知道如何回應這些欺負,只是心裏難過,漸漸變得懦弱怕事,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受氣包和軟柿子。

如果父母不想自己家的孩子像歡歡一樣,一直受到欺負,一定要教會孩子這些事情。

1.教會孩子懂得拒絕

生活中,大多數孩子善良有愛,喜歡幫助別人,並且,乖巧懂事,對他人的要求不懂拒絕。當他們在幼兒園,面對別的小朋友的無理要求或者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的時候,他不願意傷了朋友之間的和氣,就選擇忍一忍。但長期的忍讓,長期的對欺負的不作為,會讓那些愛欺負人的孩子得寸進尺,而被欺負的孩子則會變得更加懦弱,更加沉默。可見,父母應該要及時教會孩子拒絕,要讓孩子敢於在欺負中表明自己的態度。

2.教孩子判斷對方的真正意圖

小朋友一起玩,打打鬧鬧之間,難免會產生衝突和爭執。如果孩子受到欺負,有的時候時候,有的時候對方並不是有意的,但也有很多時候是別的小朋友故意為之的。因此媽媽們不能掉以輕心。平時媽媽帶孩子外出的時候,如果發現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的狀況,家長要引導孩子思考哪些是不小心的,應該包容諒解;那些是故意挑釁,需要明確態度,合理回擊,讓孩子心裏有數。

3.幫助孩子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懂得了自我保護,孩子在離開父母后,不容易受到別人的欺負。比如在別人打你時,懂得表明自己的態度,大聲求救,尋求成人的幫助,而不是慌亂一團。告訴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不要對別人的欺負一再忍讓,要懂得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4.引導孩子樹立求助意識

有時候,孩子僅憑一己之力,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別人欺人太甚,孩子努力過後仍無法制止,就應該及時尋求家長和老師的幫助。

如果在學校不方便告訴老師,可以回家之後向家長尋求幫助。畢竟孩子年齡太小,經歷太少,有很多事情沒有經驗,特別是遭遇到欺負時,沒有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孩子是很難自己解決的。特別是當孩子遇到性質惡劣的欺負,如果沒有及時告訴大人,很可能不測。因此,父母要引導孩子樹立求助意識,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及時向父母尋求幫助。

5.多和父母交流內心的想法

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如果孩子遭到了別人的欺負,心裏難免會有委屈難過的情緒,甚至有緊張害怕的感覺,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多和自己溝通交流,認真傾聽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幫助孩子思考問題的根源,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循序漸誘的帶孩子走出心裏的陰霾。多和父母溝通交流,父母的人生經驗孩子會對孩子解決困難有所幫助,也可以讓孩子的不良情緒有所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