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十年,再見到以前的好兄弟,才懂得什麼是“物是人非”
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就很少有機會再與原來的好兄弟相見,他們或是因為各自上了相距很遠的大學,畢業後又在相距很遠的兩個地區工作、生活;或是因為有人學業中斷,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上不再有交集。於是,關係很好的“鐵哥們”,漸漸成為兩個世界的人,雙方的認知、格局、價值觀和人生觀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了。
01)回憶比見面美好
李先生、黃先生和嚴先生是高中時代關係很鐵的好兄弟,三人中李先生的學習成績最好,當年高考,李先生以較好的成績考上了本科院校,黃先生和嚴先生都上了專科院校。
剛上大學的頭一年,三個人還經常打電話、上網聯繫,等李先生到了大二,由於學習壓力增大,他與另兩位同學的聯繫越來越少。本科畢業,李先生繼續讀了三年研究生;研究生畢業,李先生很幸運地考上了老家的公務員崗位。
前些天正值高考季,李先生掰掰手指,發現自己正好高中畢業十年,心血來潮之下,他通過各種方式找到了黃先生和嚴先生的聯繫方式,約他們出來聚聚。
雖然有一位同學在外地,但大家仍如期赴約,多年不見,相互之間免不了有些生疏。經過簡單地相互寒暄,大家開始介紹起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黃先生自己在外做生意,嚴先生在一家公司搞銷售。當他們知道李先生在機關單位上班,是一名公務員時,聊天話題基本就圍繞“客户資源”展開了。李先生想跟他們敍敍舊,找找曾經的感覺,可他們兩個人似乎對此毫無興趣,他們在乎的是,李先生能不能幫他們拉點業務,或介紹點資源。
除了談一些功利性的話題,三個人就再也找不到共同語言了,場面一度超級尷尬。聚會匆匆結束,各自回家,李先生感嘆:“高中畢業十年,再見到以前的好兄弟,才懂得什麼是物是人非”,他還説:“我留了他們的聯繫方式,但應該不會再主動與他們聯繫,回憶比見面美好”。
02)相見不如懷念
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的改變,會讓人的思想和心境發生改變,以前覺得無趣的事,現在可能覺得很有意思;以前覺得很有趣的事,可能現在覺得很沒意思。兩個接受過不同層次教育、生活在不同環境下的人,即便原來有共同語言、共同興趣愛好,也會隨時間推移而再也找不到共同交流的那個點。
這種變化是人的意識所無法控制的,也無法抗拒的,高中時代關係很好的兄弟,當社會資源、知識水平、認知高度有了巨大落差,相互之間便有了鴻溝。很殘酷的是,多數情況下,這種鴻溝只會越來越寬,直到兩個人再也看不到對方。
於是最熟悉的兩個人變成了陌生人。他們的生活不再有任何交集,此時若強制性地把他們糾合到一起,場面必定很尷尬:兩個人,一個説東,一個説西;一個説自己的工作和目標,一個不停嘮叨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一個在展望未來,一個在抱怨社會。這樣的交流經歷過一次,就永遠不想再有第二次。
更為可悲的是,經過社會的“洗禮”和“薰陶”,原本不摻雜任何利益的純真的同學關係,充滿着功利的味道。同學關係成為了資源,位居重要領導崗位上的人或資產雄厚的人,身邊總會圍着一些“同學”,這些“同學”通過各種方式與他們維繫着良好的關係,同學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那種美好的單純不復存在。而一旦他們不在其位或失去了雄厚的資產,這些“同學”就紛紛離去,人性中最不光彩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複雜又現實的社會里,同學關係也不可避免地庸俗化,同學見面敍舊有時候就像是一場表演,幾個人笑一笑、鬧一鬧,都設計得相當到位。大家帶着“面具”,以固定的人設相互交流,儘量不被對方看穿。可事實上,大家都看穿了對方的表演,只是嘴上不説而已。
失去了共同語言,又受到庸俗化、功利化的影響,許多高中時代的“好兄弟”、“鐵哥們”、“好閨蜜”,再也回不到曾經的那個狀態。當年的美好會被定格在那個歷史空間裏,只能去冥想,去細細回味,相見不如懷念。
世界和人都在發生變化,個體在順從這種變化中看到了生死離別、愛恨情仇,嚐到了幸福、苦難、歡樂、悲哀。很多人、很多事成為了過去,而未來,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等着我們,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不受羈絆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