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英帝國在解體時,究竟佈下了何種棋局?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所有帝國裏,大英帝國毫無疑問是最強的一個,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英國不但在三四百年裏擊敗了所有對手,稱霸整個海洋,還在全球各地建立了相對穩固的殖民地體系,以至於十九世紀的主題就是英國領導全世界。在大英帝國最鼎盛的時期,全球二十四個時區,有二十二個覆蓋它的領土,是名副其實的“日不落帝國”。當時大英帝國的領土佔全球陸地的四分之一,你想英倫三島的本土才多大點,足足是它的110多倍,由此可知英國的海外殖民地有多麼龐大。
到了二戰前後,英國全面衰落,世界各地掀起民族解放運動,大英帝國的解體就在眼前。在許多人的印象裏,英國一直實行“不控制”的殖民方式,簡單來説就是不過多幹涉殖民地的內部事務,只要大家敞開門做生意就可以了。所以當英國看到殖民地的局面已經無法維持的時候,就很識相的設立一個空殼英聯邦保住面子,讓願意獨立的國家自己獨立去吧。畢竟這麼大的一個爛攤子,根本就無法收拾,自由選擇方向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法。但實際上誰從身上割肉都會疼,向來以維護自己利益為最高目標的英國,怎麼可能會這麼痛快的把嘴裏的肉吐出來呢?看似已經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實則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它在地球上埋下的釘子,那可不是一星半點。
這件事情還得從老生常談的印度獨立説起。其實一塊英國的殖民地能不能順利獨立,跟它的領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廣、資源有多豐富都沒有多大的關係,關鍵在於它是不是能夠為英國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就比如説18世紀的北美十三州,那可是一大塊沃土,不也是説丟就丟了。説白了跟華盛頓的軍事才能沒多大關係,最主要的是因為英國覺得這筆賬不划算,乾脆放棄一了百了。可是印度不一樣,這可是大英帝國境內最能賺錢的殖民地,其生產總值佔整個帝國的40%,被譽為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如果失去了印度,大英帝國基本上就等於分崩離析,英國説什麼也不肯輕易的放棄,因為割肉割的實在太疼了。但是又沒有什麼辦法,為了應付不可一世的希特勒,丘吉爾只能答應他們獨立,以換取印度的支持對抗納粹。戰爭結束之後,印度人民尋求獨立的希望越來越迫切,英國即便是再不情願,可話都已經放出去了,不割肉是不行了。但又很不甘心,於是英國就提出了所謂“蒙巴頓方案”,讓一個完全不瞭解印度的律師,在印度的地圖上劃線,根據宗教信仰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就給印度埋下了一個大禍根,原本統一的國家被一分為二,緊接着就是血流成河的大屠殺。
農村人分家還要鬧上半個月,更何況是國家分家。原本兩種宗教信仰的人和平共處,一旦要亮明旗幟分屬兩派,立刻就會翻臉,進行殘酷的種族屠殺。於是乎印巴分治就成了二戰後最血腥、殘酷的事件之一。英國人是拍拍屁股走了,那意思就很明顯了:老老實實的當殖民地有什麼不好,非要鬧獨立,你看現在屍橫遍野了吧。就是因為英國埋下的這顆釘子,直到今天為止,半個世紀都過去了,印巴之間的衝突仍然沒有得到完美的解決。大英帝國在南亞的所有殖民地,其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拱衞印度,現在印度都沒了,這些殖民地馬上就變得無關緊要。英國很順利的就讓他們自己獨立去了,既能丟下這些累贅,又能搏一個開明的好名聲。
幾乎在同一時間,英國在不遠處的中東也埋下了一顆更大的定時炸彈。話説一戰結束之後,中東巴勒斯坦地區一直是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而中東這裏的情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簡單來説這裏雖然是猶太人幾千年前的故鄉,但此時居住的大部分都是阿拉伯人。猶太復國主義興起之後,大批富裕的猶太人來到這裏,用金錢的力量佔據了大量的土地,阿拉伯人的生存權越來越小。於是乎無奈的阿拉伯人只能求助於負責管理的英國,但是英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表示支持猶太人繼續擴大土地。這一下子阿拉伯人的心被傷透了,走投無路之下只能選擇拿起武器反抗,而且愈演愈烈,從此之後中東地區便一直戰亂不斷,直到今天仍未停歇。雖然説中東的根本問題是生存空間導致的,但是英國作為管理者,在問題出現時拉偏架,造成如此的局面它難辭其咎。
英國在這種相對重要的殖民地獨立的時候,慣用的手段就是分化瓦解、製造分歧,利用文化、宗教、經濟等手段埋下一個釘子,讓他們遺禍無窮。就比如説今天的津巴布韋、索馬里、亞丁、阿聯酋、馬來西亞等地,有些能夠擺脱英國留下的陰影,完全獨立起來,而有些則一直被英國埋下的釘子死死摁着,直到今天仍然未能妥善解決。中國香港更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英國在撤離之前那一系列的小動作,直到今天還在影響着香港的未來。而那些看起來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實際上沒什麼利用價值的殖民地呢,英國巴不得他們趕緊獨立,省的英國每年還得撥款接濟他們,就比如非洲北部的那些蠻荒之地。
你別看英國的領土從3370萬平方公里一下子縮小到24萬平方公里,這損失大的異乎尋常。可實際上丟失的那些土地裏,像印度、香港這樣的好地方並不多,大部分都是“賠錢貨”,它們獨立了英國一點都不心疼。可是有一些地方,雖然看起來地方很小、很不起眼的小島,甚至地圖上都難以發現,但英國卻是絕對不會放手的。這些地方就是英國14個所謂的海外領地,也就是維京羣島、百慕大羣島、直布羅陀海峽、安圭拉羣島等等。從地圖上看這14個地方分散在全球各個角落,無一例外都處在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其戰略、航運、軍事等價值不可估量。有這些小島握在手裏,就等於扼住了海洋貿易的咽喉,所以誰要是敢動這些地方的主意,英國一定會和他死扛到底。
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英阿福島戰爭。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你一看地圖就明白了,這個福克蘭羣島(當然,也叫馬爾維納斯羣島,簡稱馬島)就在阿根廷的旁邊,雖然近的都能用肉眼看見,但卻不是阿根廷的領土,是屬於英國的。而福克蘭羣島離英國有多遠呢?不僅隔着整個大西洋,而且一個在北半球,一個在南半球,你説這找誰説理去。在1982年阿根廷內部發生了嚴重的經濟、政治危機,為了轉移老百姓的視線,軍政府決定向英國開戰收回福克蘭羣島。
畢竟阿根廷雖然又小又弱,但好歹曾經是發達地區有錢啊,大量採購美國最先進的武器艦隊,打一個落魄的英國還不是小兒科嗎?可是誰能想到,對其他殖民地完全無所謂的英國,當重要利益受到威脅時,一樣毫不猶豫的迎戰。一上來就傾盡全力給阿根廷一頓痛打,不管怎麼説英國皇家海軍仍然還是歷史上唯一戰無不勝的海軍。最重要的是你別看美國平時跟阿根廷走的挺親近,可是人家跟英國始終都是親表兄弟,真正涉及到戰略核心的時候,美國毫不猶豫的出賣了阿根廷,全力支持英國。
換句話説英國這些海外領地其實就是超級大國美國的勢力範圍,要知道像福克蘭羣島這樣的領地,英國在全球一共有14個,而且全都在最重要的位置。從它在各個殖民地種下的定時炸彈,再加上佈置在全球的這14個“鐵釘子”來看,大英帝國真的死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