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拔寨” 機器轟鳴

  深圳,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建設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聯調聯試,僅用10個月就完成的工程,詮釋了新時代“深圳速度”;珠海,格力電器的生產車間,上萬名員工與機器人一起,穿梭在生產一線;汕頭,亞青會體育場完成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體育場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看重大項目“攻城拔寨”,聽生產車間機器轟鳴,一幕幕場景衝擊着記者的視覺,特區建設的那股闖勁和熱情,又重新燃起了。

  40年波瀾壯闊,40年砥礪奮進……40年來,經濟特區不辱使命,勇立潮頭,破冰開局,艱苦創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一首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如今,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迎來成立40週年的歷史節點,正帶着建設初期的那股闖勁和熱情,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開着汽車換輪胎”特區跑出建設加速度

  深圳皇崗口岸臨時旅檢場地建設工程,在大雨的洗禮下顯得靜謐。忙着籌備聯調聯試環節的口岸辦負責人趁着間隙,向記者“抱怨”,“我們在建設過程中還得保證皇崗口岸24小時正常通關秩序”。臨時旅檢場地建設堪比“開着汽車換輪胎”,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在深圳口岸改造和建設中前所未有,深圳建設者用新時代的“深圳速度”,僅用10個月建成移交。

  今年是深圳重大項目攻堅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深圳實驗光明學校項目現場一派繁忙景象,建設者們日夜奮戰,現場只爭朝夕的火熱施工氛圍讓人激動。

  在汕頭,砼車的轟鳴聲震耳欲聾,當汕頭亞青會體育場完成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體育場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時,建築單位發出了激動的吶喊聲。至此,亞青會“一場兩館”主體結構均實現了封頂,比計劃提前了2個月。

  “請大家注意,掛籃走行時要控制行進速度,保持兩端同步。”5月23日,記者來到珠機城際金海特大橋公路的施工現場,中鐵大橋局金海大橋項目部掛籃施工隊隊長周禮細緻地指揮,確保每一次掛籃走行精確到位。大橋建成通車後,不僅將成為珠海東西部重要交通幹線,同時也是珠三角地區聯繫香港、澳門的重要客運通道。

  經濟特區是幹出來的,只有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把受疫情影響落下的工期,爭時間,搶速度,爭分奪秒搶回來,爭取跑出“建設加速度”成為了特區人的共識。

  深圳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大格局大視野謀劃推進工作,以“趕考”心態搶進度、補弱項,紮紮實實辦好自己的事,以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實際成效展現忠誠擔當、展現能力水平,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奮力跑出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加速度”。

  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改革一直在路上

  “從提交材料到完成商事登記辦理,僅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工程部高級經理譚海濤興奮地向記者展示剛剛領到的營地執照。在獲得營業執照後,該公司也成為國內首家憑港澳建築資質獲准在內地從事經營的港澳建築工程企業。

  一批戰略性改革、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正在廣東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而特區更是其引領者。

  在汕頭海關所屬揭陽海關的業務窗口,記者看到現場關員為中海石油氣電有限公司進口天然氣辦理税收“先徵後返”的退税申請。“申請獲批後,將能收到7000多萬元的退税‘紅包’,對我們來説可謂是一場及時雨!”中海石油氣電有限公司經理劉淵明高興地説。此外,汕頭海關各業務部門現場為符合減免税政策的進口設備加快審批,政務改革讓企業第一時間享受税收減免紅利。汕頭提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從建立中國第一個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到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從率先“引進來”到“走出去”,從發展“三來一補”到率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深圳堅持改革開放換來了高質量發展。

  深化改革開放,廣東三大經濟正在更好地引領新一輪高水平開放。

  深圳發佈優化營商環境的“深圳一號改革工程”任務清單,涉及14個重點領域,共提出210項具體改革舉措,為深圳“雙區”建設增添動力;珠海橫琴深入推進對澳合作,出台辦法允許澳門企業跨境辦公,簡化澳資企業登記手續,實現澳資企業就地一次申報、一次提交材料、一次完成商事登記;汕頭正不斷加大招商力度,進一步把保税區、高新區、華僑試驗區等平台做實做強,積極申報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機器高速運轉創新活力釋放發展動力

  “隆隆隆……”在珠海鵬輝能源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10多節外觀如高鐵車廂般的正極切膜機正高速運轉,爆發出規律的震動聲。21歲的羅新春隔着機艙玻璃,監視着面前這台價值數百萬的機器的動靜,不時抬手按下電腦屏幕上的觸屏按鈕,隨時校正技術參數。生產線各環節有條不紊地在記者視線範圍內運作,運轉不息的全自動生產流水線展現出澎湃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深圳,光明科學城正朝着今年年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的目標全速推進。為了儘快實現滿員滿產,承建單位還組織專車幫助外地工人返崗。光明科學城是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主陣地”之一。

  創新正成為深圳產業不斷迸發活力的動力源。記者前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工場,舒糖訊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何耀威正在調試一款形似智能手錶的血糖測試儀。這款通過最新光譜技術及心電圖技術,將血糖指數通過藍牙快速傳輸到手機上,實現無創監測的儀器,如今正逐步投放市場。

  站在新起點上,廣東三大經濟特區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優化升級,為城市注入全新的發展動力。

  從科技荒漠,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中國的一面旗幟。截至去年底,深圳擁有創新載體2214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超過1.4萬家;珠海則於5月8日宣佈,引入社會力量設立“創新珠海”科學技術獎,這也是繼2017年停辦珠海科技獎後,市級科學技術獎的再度重啓;汕頭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出台實施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若干政策措施,去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長20.4%。

  奮鬥號子

  疫情影響下,光明科學城啓動區項目成為深圳市第一批覆工企業,並始終保持“大幹快上”的施工節奏,殊為不易。光明科學城啓動區項目是光明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發展藍圖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促進深圳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及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單位曾經在改革開放初期,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成為改革開放迅猛發展的代名詞。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傳承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也是我們建築人的使命。我們將在城市建設、工程建設標準上提檔升級,努力為深圳打造一批具有世界水平、鮮明特色的品質工程。

  ——中建三局深圳光明科學城啓動區項目部經理 王萬文

  我是一個江西人,2012年便來到珠海,先後參與了港珠澳大橋、洪鶴大橋及金海大橋的建設,見證了珠海交通路網的不斷完善及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這裏已成為我第二個故鄉,每攻克一個建築難點或完成一個關鍵節點,總能讓我心潮澎湃。

  在施工中,我們將不斷運用創新成果推進金海大橋的建設,克服技術難題和複雜的地質環境,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力爭在2022年完成大橋的各項建設,為珠海經濟特區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添磚加瓦。

  ——中鐵大橋局五公司珠機城際金海大橋項目部黨工委書記 許鳴

  從模擬黑白到彩色、數字化、智能化,奎創科技見證了視頻監控安防技術的行業鉅變,實現了從個體户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再到“新三板”成功掛牌上市的飛躍。在這過程中,作為經濟特區的汕頭,努力推動營商環境革命性再造,為企業成長提供了“沃土”。

  得益於肥沃的生存土壤,我們不斷加大高端科學技術研發投入,先後與汕頭大學、江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成功搶佔國內智能安防高地,助力汕頭打造區域科創中心。

  今年我們成功研發智能熱成像測温預警系統,實現遠距離多目標人臉測温,助力復工復產復課。乘着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的東風,我們將繼續發揮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為汕頭經濟特區再出發貢獻一份力量。

  ——廣東奎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蔡育勤

  南方日報記者 柳時強 張光巖 黃嘉鋒 何康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66 字。

轉載請註明: “攻城拔寨” 機器轟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