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剛出生就被醫院判死刑的嬰兒,值不值得傾家蕩產去救?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綜合

近日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討論,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一個普通家庭添了一個小寶貝,本來是讓所有人都開心的事,但是這家人真的開心不起來,因為:孩子的身體有問題。

原來這個寶寶還在媽媽子宮裏就被檢查出有問題,於是家人去了幾家醫院檢查,大部分醫院的醫生都不建議孕婦把孩子生下來,只有一家醫院説可以試一試。

孩子最終還是生了下來,但是兩天嗜睡,不吃不拉,高燒不退,送到醫院時已經出現休克,酸中毒,胎糞性腹膜炎。家人把孩子送進ICU,醫生説可能整個消化道都有問題,如果想明確病因,需要開腹檢查。

家人糾結一番,準備放棄。他們把孩子接回家,買了下葬的物品,就這樣等着。但小孩兒竟然有尿了,説明腎臟還是有功能,家長再次燃起了希望,連夜把孩子送到市婦幼醫院,結果醫生還是建議家屬放棄,因為救活的可能性太低了。

孩子的家人特別糾結,孩子爸爸想不惜一些代價,即使傾家蕩產也要救這孩子,但是家裏的其他人卻表示反對:即使救回來,能活多久?即使現在能活着,以後的人生還有多少困難,多少病痛會一直折磨着孩子和家人?天價醫療費怎麼償還?

其實看到這個故事,我的心裏特別不是滋味,因為故事的背後,是心如刀絞的家庭;選擇的背後,是一條生命。

01 醫生:理性做決定是責任,不要讓病人人財兩空

以前聽一位醫生朋友説過一句話:“不要讓病人去做人財兩空的決定。”

最開始聽到這句話感覺有點冰涼,但是仔細想想,醫生不是冷血,而是理性。

醫生為你和孩子的將來考慮,如果希望不大,他們會建議你不要搶救,因為即便搶救回來,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也會很差,家庭負擔也很重,如果因為一場疾病造成人財兩空,那結局更是悲慘。

有一位醫生在婦幼保健院上班,會遇到一些因為先天性缺陷而放棄的胎兒。她説,醫生只是陳述客觀事實,如果連醫生都不能夠冷靜對家屬講述最真實的情況,那才是真正的失職。

在我看來,醫院不接收沒有治癒希望的患者,醫生勸家屬放棄治療,其實並不是因為沒有感情,而是因為醫學的無力。

醫生們所能做的,也只是趨利避害,考慮最低成本的選擇,他所能想到的,所能給出的,已經是對患者、家屬和社會最好的建議。

醫生又何嘗不想多救一位患者呢?但是他們只能承擔自己的責任,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告訴自己的病人:這是客觀事實,那是我的建議,至於決定權,還是在於你。

雖然聽上去,這一刻並不温暖,但是此時的不温暖卻能讓以後好過一點。

退一萬步説,假如醫生出於個人情感誤導了病人的決定,是不是真的毀了一個家庭呢?

專業的醫生,也只能給專業、客觀、理性的決定。單從這一點,我們不能苛責他們。

02家長:不要用固執去挑戰醫學

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去分析。上個月我去醫院看門診,乘電梯準備上樓取病歷。電梯正要關門的時候,進來了一位母親,大概五十多歲的樣子,她頂着一頭白髮,一隻手拿着厚厚的病歷,另一隻手牽着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甚至連走都走不穩,人一多就開始皺眉頭,想哭又沒有聲音,只是歪着頭張着嘴巴,讓人看着難受。

她們走後,電梯阿姨跟我説,孩子患了唐氏綜合徵,就是腦癱。她們治了好幾年了,一年往醫院跑十幾次。這位看上去50多歲的母親,今年都不到35歲。這位連路都走不穩的男孩,已經5歲了。孩子的父親只在出生那一年來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見了蹤影。也就是説,孩子這5年,都是靠母親一人拉扯大的。

我簡直不敢想象,這位母親可能或許有體面的工作,有安穩的生活,但是這個腦癱的孩子一出現,打亂了她人生的全部計劃。

這不僅是身體的勞累和疲憊,而是心理的絕望。這不是一兩天,而有可能是一二十年,甚至更久。孩子的生活質量無法保證,大人也是一樣。

我深知母愛和父愛的偉大,哪怕為了孩子赴湯蹈火、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但是想想看,每天睜開眼睛,便是沉重的負擔和壓力,孩子治癒的希望如此渺茫,奇蹟永遠不會發生。這樣的愛,如此勞心勞力,真的值得麼?

在堅持應該堅持的事情的時候,叫愛,在堅持不應該堅持的事情的時候,叫固執。

如果你的經濟實力真的很好,完全沒有後顧之憂,但毫無疑問,一定可以繼續支持搶救。但是,如果你真的有心無力,那麼你拿什麼去生存?

醫學上沒有奇蹟,生活也不會對誰分外憐憫,接受現實,對我們來説才最重要。

03 孩子:生命是權利,有尊嚴的活着,也是權利

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總是會想,這該有多麼殘酷啊,一家人歡天喜地等迎接新生命,一個粉嘟嘟的小朋友即將用他那明亮的雙眸展望着新世界,這該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但是天不遂人願,他們遭遇如此厄運。孩子甚至還沒能看一眼這個世界,就已經被病魔纏身。

一位學醫的同學跟我講過一個故事:他是一位兒科醫生,曾經接診過一位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孩子的治癒可能性很小,用他話説就是,即便做了手術,掛掉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同學接手這位患兒的時候,他僅僅只有70天,但已經經歷了兩次大的心臟開胸手術。住在小兒ICU裏,渾身插着各種管子,接着監護儀,甚是可憐。

原本以為這位患兒的疾病是意外,後來聽護士説,他的媽媽在懷孕產檢時已經發現孩子心臟異常,但還是堅持生下他。

同學到現在為止,還是不能理解小孩父母的這個決定。生下有病的孩子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先不説孩子生下來由於疾病對家庭人力財力物力的耗費,就單單對孩子而言,以這種狀態帶病生存也是一種折磨。

想想看,一個幾十天大的小孩,不像其他嬰兒一樣在父母懷裏吃吃睡睡,一個人渾身插着管子,睡在小兒ICU 的隔離病牀上。對他而言,哭鬧都是一種奢侈。你無法預料這個孩子能堅持多久,你也無法知道在他活在這世上的這段時間,還要經歷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手術。

大概在很多人眼裏,他父母的決定是對生命的不捨和尊重。但其實,他父母抱着僥倖心理生下他的時候,已經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了。

父母固然不能接受孩子離開的悲痛,但是,他們在眼睜睜看着自己孩子遭受病痛的折磨和治療帶給他的各種傷害時,又在想些什麼呢?救助孩子只是感動了自己沒有放棄骨肉至親,但是對於孩子來説,這樣殘缺地活着他是否願意?

你不能只想着給他生命,卻不給他活着的尊嚴。

寫到這裏,我們已經從醫生、家人和患兒自身的角度逐一分析,但是我還是想説,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感同身受,如果是我們親身經歷,也未必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我只想説,人生從來都不是容易的,關關難過關關過,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量在難關到來之前做好預防措施,比如多學習提高自身本領、多掙錢讓自己不再囊中羞澀,多健身保持健康。不要一味地善良,要有原則地善良。